▌臺灣青年海外搭僑計畫
僑務委員會自 106 年起推動「臺灣青年海外搭僑計畫」,選送國內大專校院在學青年於暑假期間前往海外各地參訪見習,行程包含認識僑社、特色活動、青年交流、主流參訪、以英文、文化展演等方式行銷臺灣,透過學生親身實地體驗,認識政府駐外及僑務工作,拓展國際視野,搭建與僑界之橋梁。
有幸能成為今(113)年洛杉磯組的學員之一,以下繼續上一篇的心得內容。
▌見習內容與行程
洛杉磯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中心設有多用途大禮堂(可容納六百人)、多功能展示廳、會議室、漢學書房、圖書室、歷代服飾室、傳統民俗室、簡報室、電腦教室及四間教學教室。提供書報影碟借閱服務,包含兩萬 5,000 冊圖書、12 種報紙、45 種雜誌及 2,000 卷文化錄影帶。
比較有趣的是,中心協辦辦理各類文教活動,提供民俗服裝文物,如朝服、民族舞蹈服裝等,甚至還有電音三太子(San-Tai-Zi)。
臺美菁英協會(Taiwanese American Professionals,簡稱 TAP)
TAP 為非營利的青年專業社團,成立於 1991 年,創社目的是為了加強臺美人之間交流,以及養成臺美社群領導人才為宗旨,目前在美國各地設有 10 個分會。他們從小就在美國長大,因此基本上我們主要使用英文來溝通。
蓋蒂中心(The Getty Center)
J.保羅.蓋蒂(Jean Paul Getty)是蓋蒂石油公司的創始人,他的遺產主要透過 Jean Paul Getty 信託基金得以延續。
Getty 於 1953 年成立信託基金,協助管理及擴展其藝術收藏,並支持藝術作品之發展;1976 年 Getty 去世後,他的大部分財產被遺贈給信託基金,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藝術機構之一。
我們這次參觀的 The Getty Center,於 1997 年開幕,裡面包含自己的電車、蓋蒂博物館、蓋蒂研究所、蓋蒂保護研究所、蓋蒂基金會,以及無數的保安人員,其中博物館面展示從中世紀到現代的西方藝術作品。
前面提到,Getty 大部分財產被遺贈給信託基金。由於我之前走訪過幾間國內受到政府保護的日式建築,這讓我開始思考:
臺灣的文化資產是否也能像 The Getty Center 一樣,透過「信託」方式進行保存?
《信託業法》第 23 條的規定,公益信託的稅賦優惠僅限於銀行業者:
「公益信託專章中所稱之公益信託,係指以捐贈、遺贈或其他方式設立,且主要用於公益目的的信託。公益信託之管理、運作及其他事項,應依本法及其相關規定辦理。公益信託所產生之收益,依現行稅法規定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受託銀行依相關法令設立及管理公益信託,並享有稅賦優惠。」
清華大學副教授榮芳杰解釋,公益信託的認定標準包含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給受託人,並由受託人站在受益人或特定公益目的角度管理與處分資產,最主要的關鍵在於財產的移轉及管理。
臺灣的文化資產,若以老屋為例,多因繼承問題、產權實屬複雜。因此,專業受託人將會是老屋保存與文化資產發揮價值的解方之一,透過內部修復、歷史考究等方式,了解文化建築的歷史脈絡,增進民眾對文化遺產的認識,進而激發保護與傳承的意識。
在英國,文資公益信託有兩個主要組織,透過專業管理與修復工作,增進文化資產的價值,以下將簡單說明:
- 英國國民信託組織(The National Trust)
英國最大的信託機構,主要是投入於保存老屋與文化資產,擁有超過 400萬名會員,並成立企業營利,補足政府無法達成之事宜。 - 地標信託組織(The Landmark Trust)
主要是購置名不見經傳的小房子,將其改造為民宿,規定只接受兩晚以上的住宿服務,讓人們深入體驗老屋的氣息。
文化資產信託的核心在於信任與持續管理,不能僅僅依賴政府的保護,更應獲得社會的認同。
因此,若希望臺灣的文化資產能像 The Getty Center 一樣受到信託機構的保障,會需要審慎思考法律制度及實際運作上的多重考量,包含如何在法律上建立適當的信託架構、確保資金的穩定來源,還有該如何在實際運作中維護這些文化資產,確保它們長期受到保護。
總而言之,我個人認為 The Getty Center 是一個非常值得停留的地方,雖然這次因為時間的關係,沒辦法好好細看,也還沒去到 Getty Villa,據說其建築參考西元 79 年義大利維蘇威火山爆發所埋葬的龐貝古城,還有被掩埋赫庫蘭尼姆城羅馬式鄉間住宅 Villa dei Papiri 別墅 😢 感覺是一個靜謐、會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I will definitely visit again.
海外青年文化大使(Formosa Association of Student Cultural Ambassadors,簡稱 FASCA)洛杉磯分會
僑委會自 100 年起,於美加地區推行 FASCA 培訓計劃,針對 14 歲以上的僑民青年設計服務與活動,提供「在地培訓」、「結合僑界或主流活動服務」及「返臺培訓活動」三大部分,增進僑民青年對臺灣的認識,培養未來僑界人才。
當天,我們透過「世界咖啡館」活動,與 Senior FASCA 學員、僑務委員及諮詢導師討論 AI 在短期、中期與長期的影響,並且展望未來十年的發展趨勢及其對生活的可能改變。隨後,我們以分組方式上臺簡報。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初步了解 FASCA 學員對臺灣的認識,並透過快問快答的方式,讓他們更了解臺灣的文化、科技與日常生活。儘管臺美青年在語言與表達方式上存在一些差異,但經過短暫的交流,很快便能找到共鳴。
幸福堂(XING FU TANG):珍珠奶茶專賣店
\來自臺灣的 LA 幸福堂 Boba Q 彈有嚼勁,充斥著濃郁的黑糖口感/
店內的獨特之處在於,設有一個特別的抽籤區。顧客可以在享用美食的同時,抽取籤文,模擬華人在廟裡求籤的過程,讓人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
喬氏超市 (Trader Joe’s)
我們這次有去 Trader Joe’s ,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它能在美國人心中佔據不敗的零售品牌地位?在閱讀相關的資料之後,大致總結成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 自有品牌
美國一般超市約提供 3 萬種商品,Trader Joe’s 只有4千種,卻有超過 8 成是自有品牌商品,舉凡糖果、洋芋片,放眼望去都有 Trader Joe’s 的字樣。「斯堪地那維亞游泳者(海洋生物造型軟糖)」、「寶萊塢爆米花」、「脆皮麻糬米粒」等,Trader Joe’s 的商品開發人員跑遍世界各地,他們甚至直接找上特色小店談獨家採購,的確別出心裁。 - 社區感
Trader Joe’s 積極參與當地活動,如社區慶典,增強品牌與社區的關係。另外,他們會優先從當地招聘員工,不僅提供就業機會,也提升顧客的認同感。 - 精簡產品線
集中精力在熱門產品上,降低庫存成本並提高運營效率。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在《選擇悖論 — — 為什麼多即是少(The Paradox of Choice — — Why More Is Less)》中,Barry 認為,減少消費者的選擇可以顯著減少購物者的焦慮,從而增強客戶體驗。 - 採用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技術
減少物流與配送成本,透過高效的倉庫管理保持貨品的新鮮度。 - 選擇低租金地區或小型商業地點
來降低店面租金,同時依賴口碑營銷而非傳統廣告,進一步節省費用。 - 談判資源
Trader Joe’s 的母公司、德國連鎖超市品牌奧樂齊(Aldi)所擁有的製造商資源,幫助 Trader Joe’s 總能談到好價格。
「Joe Coulombe 曾描繪 Trader Joe’s 的目標客群:受過高等教育、收入卻不高的人,例如所有的古典音樂家、博物館策展人與記者。」
鎖定有品味、喜歡嘗試新東西,但無法花大錢的顧客。我覺得這個比喻蠻特別的,或者是說,短短幾個字,一語道破。
好萊塢中國戲院(TCL Chinese Theatre,過去稱為 Grauman’s Chinese Theatre、Mann’s Chinese Theatre)
1927 年 5 月 18 日開幕。TCL Chinese Theatre 是由電影大亨西德尼.格勞曼(Sid Grauman)建造,外觀設計融合中國古代宮殿與寺廟的造型,包含彩色琉璃瓦、龍柱及石獅,因此成為好萊塢的象徵之一。
好萊塢星光大道(Walk of Fame)
前廳的水晶吊燈及前廣場上的名人簽名、手印與足印,是知名的特色。
有關於這項歷史,源自於 1927 年,據說女演員諾瑪.瑪麗塔.爾梅奇 (Norma Talmadge) 不小心踩在濕水泥上,從此名人(像是成龍(Jackie Chan)、艾瑪.華森(Emma Watson)、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吳宇森(John Woo))在劇院前留下手印與足印的習慣,具有象徵意義。
杜比劇院(Dolby Theatre)
位於美國加州好萊塢大道,是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著名場地!
好萊塢華納兄弟工作室(Warner Bros Studio Tour)
這學期有一堂行銷課以「美國的電影產業分析」作為團體報告的主題。在準備這份報告的過程中,我們討論有關美國電影產業的各個面向,從上游製作到衍生產品的誕生,體會到電影產業價值的環環相扣。透過五力分析與產業價值鏈的架構,我們對於美國電影產業的競爭環境與價值創造過程有多一層的認識。
美國電影的發行商可分為:
- 大型發行商
- 獨立發行商
大型發行商如華納兄弟(Warner Bros.)、環球影業(Universal Pictures)、派拉蒙電影(Paramount Pictures)、索尼影業(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與迪士尼(The Walt Disney Studios),這些公司背後擁有豐厚的資金實力及展望全球的市場影響力,能夠製作與發行高預算的大片,行銷全世界。
華納兄弟(Warner Bros.)旗下擁有許多知名的電影系列,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於 2001 年至 2011 年間發行,共計八部電影。
在參觀過程中,有一個環節是分類帽。這頂分類帽真的會講話,工作人員會讓它幫你分學院,讓大家感受《哈利波特》世界的魔法體驗。
除了《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外,華納兄弟製片還有拍攝許多著名的電影或影集,例如:《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小學風雲 (Abbott Elementary)》、《宅男行不行(The Big Bang Theory)》,還有《飛越杜鵑窩 (Qualcuno volò sul nido del cuculo)》等。
在商業經營方面,華納兄弟在發展過程中多次進行收購或合併(這部分,對於我熟悉的 The Walt Disney Studios 與 Paramount Pictures 也不例外),進而擴大市場份額並強化業務實力。
1975 年,華納兄弟(發行公司)收購 HBO,使其能夠利用 HBO(製作公司)在有線電視市場中的地位,進而創作知名電影,例如《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等;1969 年,華納兄弟則收購 DC Comics,獲得許多著名漫畫角色,為其日後超級英雄電影奠定基礎。
同年,華納兄弟還收購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部分資產,進一步擴展其資源;1996年,華納兄弟收購獨立電影公司 New Line Cinema,大幅提升在獨立電影市場的影響力;此外,1994 年創建的 The WB Television Network 後來與聯合派拉蒙電視網(United Paramount Network)合併,成為 CW 電視網(The CW)。
隨著串流平台的興起,華納兄弟也面臨新的挑戰。為了應對市場競爭對手, 華納兄弟於 2020 年推出 HBO Max 串流平台,並逐步進行數位轉型,使其能夠在全球娛樂市場中屹立不搖。
在 LA 華納兄弟片場,每一棟建築物都是用數字來辨別,而不是使用傳統的門牌號碼。這種編號系統簡潔而實用,能夠協助組織管理大量的拍攝空間。雖然大多數片場都是以數字標識,但也有一些特例,例如《六人行(Friends)》拍攝片場就有留下獨特的門牌。
攝影棚導覽之旅包含經典美劇《六人行》(Friends)、 《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 等原場景復刻。帶領我們參觀 Warner Bros Studio Tour 的是來自電視廣告產業的 Melissa 姐姐,在參觀結束後,我們與 Melissa 姐姐一起用餐。在餐桌上,她向我們分享求學時期的經歷,還分享過去接待國內外明星的經驗,像是如何應對明星的拍攝挑戰,以及在這些經歷中學到的應變技巧。
這幾年,姐姐所在的公司也積極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她透露,近幾年來,他們公司逐步轉向聲音媒體的領域,像是 podcast 或者其他即時新聞等領域,透過這次難得的交流機會,讓我們離新媒體產業實務更近了一點,也對產業的未來發展有新的認識。
Ontario Mills 安大略室內 Outlet
距離 Ontario Int‘’l Airport 很近,如果不算品牌出入口的話,至少就有八個大門,裡面有許多耳熟能詳的品牌像 Asics、The North Face、Nike、Puma、Converse、Vans、Under Armour、Forever 21、GAP、Banana Republic、H&M、Uniqlo、Victoria’s Secret、Calvin Klein,樣式種類多元,空間很大,基本上聚集各種平價品牌,逛一逛就會發現有些打完折,真的值得買下去 😀
另外,還有 Disney Store、樂高 LEGO 專賣店,是許多人首當其衝的愛店。
Ontario Int‘’l Airport
在這個熟悉的場景中,我們再次回到初次認識 LA 的地方。一切彷彿都有些不一樣,但同時又有著那麼一點熟悉的感覺,當時踏上這片土地的緊張與不安,漸漸被這幾天滿滿的回憶所替代。
▌結語
在這趟旅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目標,是希望了解這些海外僑民在世界另一端的生活,他們在不同的成長背景與文化衝擊下,如何面對自我認同的問題。此前我看過《尋找湯德章》這部紀錄片,透過冰店老闆李文雄與女記者楊淑芬的引領,讓觀眾得以在錯綜複雜的背景中,理解湯德章律師對於自身身份認同的困惑。
我覺得電影中的視角讓湯德章律師的生命呈現多種面向,在這樣了解自己的過程中,或許也反映了某些人的縮影。也許在某個時刻,我們曾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感到迷茫,這些因素可能源自我們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家庭環境,以及個人成長的經歷。隨著時間推移,我們不斷與他人互動,接受不同的價值觀與信念,自我身份的理解也會隨之調整。
尤其,對於那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長的個人或移居海外的僑民來說,這種身份認同的困惑可能更加深刻,因為他們生活在兩個或多個文化的夾縫中,除了要試圖保持原有文化身份,同時又要適應與融入不同的生活環境,這樣的矛盾是否曾讓他們陷入過無法自拔的漩渦中?
我想面對這種想法,需要一些時間去探索。未必外界的質疑與定義,能夠完全勾勒出個人內心深處的答案,但是透過各種活動與交流,一幅屬於自己身份的輪廓,便會逐漸在心中成形。
另外,在這次的旅程中,一路相隨的夥伴亦是很重要的存在。
在吵雜的遊覽車上、在趕路的匆忙途中,或在豐盛的餐宴裡,有幸能和來自臺灣不同大學及科系背景的 11 位夥伴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經歷、見解與感受,無論是學術上的思考、生活中的點滴,還是對未來的期待與目標,都為旅程增添許多意義及深度。
整體來說,這趟旅程不僅讓我們了解海外僑民的生活,也讓我們一窺 LA 一些產業的脈動,同時,透過單眼相機的快門與手機錄影的畫面,我們也捕捉了彼此之間純粹的互動,那些幽默而巧妙的調侃如點點星光,照映著旅程的各種角落,不禁讓人會心一笑。一幕又一幕,都是這次旅程烙印下無法遺忘的珍貴。
時間並沒有停留在那些瞬間,但我們之間的關係卻因此更加親近。
認識妳們,是貫穿此行最大的幸運。
很感謝有這次的機會前往 LA,特別感謝 OCAC 僑務委員會、 Taiwan in Los Angeles 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還有這一段旅程遇到的所有僑民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也要謝謝心茹姐、Stephen 哥以及 Cerbrina 姊對我們的照顧🩷
▌參考資料來源
- J. Paul Getty Museum
- Warner Bros. Studio Tour Hollywood Warner Bros. Studio Tour
- Trust Code
- Trader Joe’s
- The Joe Budden Podcast
- Trader Joe’s Business Model of “Less is More”
- 信託業法
- 洛杉磯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 吳秉聲、榮芳杰、陳思廷、黃心蓉(2019)〈臺灣當前推動文化資產信託業務的幾點芻議〉,《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 50 期,pp. 7–30,台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台灣老屋保不住?專業受託人重要嗎?文資工作者、清大學者現身說法
- 贏過好市多、沃爾瑪!美國人最滿意的超市 Trader Joe’s 什麼來頭?
- 湯德章是誰?揭開歷史迷霧 透過《尋找湯德章》探討台灣近代史與身份認同議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