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海外搭僑計畫
僑務委員會自 106 年起推動「臺灣青年海外搭僑計畫」,選送國內大專校院在學青年於暑假期間前往海外各地參訪見習,行程包含認識僑社、特色活動、青年交流、主流參訪、以英文、文化展演等方式行銷臺灣,透過學生親身實地體驗,認識政府駐外及僑務工作,拓展國際視野,搭建與僑界之橋梁。
有幸能成為今(113)年洛杉磯組的學員之一,以下是另外三篇心得記錄及小組影片:
▌甄選流程:書審、團體面試
- 書審:報名表、學生證正反面影本(在學證明)、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或護照、英語檢定成績證明、活動同意書、教師推薦函、自傳、中文報告(以「我所認識的僑務委員會」或是「我所瞭解的僑務工作及僑民外交」擇一主題撰寫),若有特殊才藝,亦可附上證明文件。
- 面試:攜帶身分證或是護照進行身分核對,緊接著會拿到個人的號碼牌,可將其黏在胸口上,依據編號進場。當天有許多教室同時進行面試,每間教室都有三位評審,每組三位同學一起面試。首先有兩分鐘的時間進行自我介紹,然後評審會用英文問問題,請同學輪流回答。我被問到會怎麼行銷臺灣?如果在海外遇到敏感性的問題,會如何面對?我覺得可以把自己的經歷串聯起來,展現個人的獨特性。
▌行前集訓
- 個人作業:僑委會希望大家運用「五感」(包含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針對臺灣的「科技」、「醫療」、「文化」等領域蒐集相關行銷素材。
- 團體訓練:分為兩個部分:行銷簡報與文化展演。在行銷簡報製作之前,老師邀請大家進行世界咖啡館,透過腦力激盪設計出具有臺灣特色的簡報內容;文化展演部分,僑委會特邀舞蹈老師指導大家進行「寶島之心」的表演,這個表演分為溯源、凝聚、綻放三個部分,展示臺灣百年來的歷史演變與文化融合,組員們也在這三天的相處中更認識彼此。
▌見習內容與行程
In-N-Out 漢堡
飛機在美國時間晚上六點多抵達 Ontario Int’l Airport,大家難掩興奮的心情,蹦蹦跳跳踏上美國這塊土地。
我們的第一站是 In-N-Out 漢堡,作為美國西海岸的連鎖速食店,其分店已經擴展到 California, Arizona, Nevada, Utah, Oregon, 以及 Texas 等地。In-N-Out 的菜單公開有三種漢堡:漢堡、起司漢堡、與「雙層起司堡」(兩片牛肉、兩片起司),也有三種味道的奶昔(Neapolitan Shake,巧克力、香草及草莓口味融合在一起)。
In-N-Out 還提供一些隱藏版菜單,像是「雙層牛肉漢堡」(兩層牛肉餅、沒有起司片)、「3x3」(三片肉餅、三片起司)、「4x4」(四片牛肉餅、四片起司)、三色奶昔、起司三明治(多加兩片烤起司的無肉起司漢堡),以及高蛋白質型漢堡(以生菜代替麵包的起司漢堡)等。
我覺得蠻特別的是,有帶寵物的話,可以跟店員點一份 Puppy patty,他們會準備給狗狗吃得無鹽肉餅 🐶
此外,In-N-Out 漢堡在 2014、2016 以及 2023 年曾在臺灣舉辦過快閃店活動,目的是為了防止海外仿冒分店。由於該公司在多個國家註冊商標,許多國家的版權法採取「使用即保留」,因此 In-N-Out 每隔幾年就會舉辦一次國際快閃活動,以證明其在這些國家的活動存在,避免出現像澳洲 Down N’ Out 這樣的餐廳名稱。
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在辦事處時,紀欽耀處長向大家簡介駐外機構的業務,也分享過往的駐外生活經驗,同時勉勵大家勇於跳脫舒適圈、重視 networking,並多方探索,培養自己的興趣及專長。
我們也詢問疫情過後對駐外事務帶來的轉變,包含如何在虛擬環境中有效地進行外交工作、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國際局勢,以及如何應對突發的公共衛生危機。
此外,我們也討論到,外交官通常需要應對子女教育、配偶工作安排及家庭生活平衡等問題。對於女性而言,儘管現代社會的職業機會有所改善,但在外交、政治或相關領域的職涯發展仍面臨挑戰。
女性外交官特別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她們可能需要放慢職業發展步伐,甚至辭去工作,以照顧家庭與支持配偶的職業發展。換言之,她們可能會放棄職涯發展機會,轉而成為家庭支柱。
儘管如此,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國際組織正在改善女性外交官與政治工作者的環境及條件,例如,紐西蘭是少數擁有三位女性總理的國家之一。
前總理傑辛達.阿爾登(Jacinda Ardern)成為第一位請六週育嬰假的國家元首,她還在第七十三屆聯合國會議上帶著寶寶參加會議,成為焦點。
她在其他領域的表現同樣值得關注,但她致力於性別平等、創造支持性環境,幫助女性在家庭與職業間找到平衡,改變了傳統觀念,也激勵全球更多領導者與政策制定者持續關注相關議題,進而改善女性的工作環境。
華埠(ㄅㄨˋ)服務中心
華埠服務中心以 LA 華人社區的弱勢社群及少數族裔作為服務對象,是 China Town 最具規模的社會服務及社區醫療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其服務範疇包含社會服務(老人服務、福利申請、諮詢轉介)、聯邦認可的社區醫療中心(心理輔導、健康家庭診所、牙醫診所、眼科視光診所),還有青少年中心及社區經濟發展(個人理財教育及中小企的商業培訓)。
在參觀過程中,我感受到華埠服務中心透過與當地政府與社區組織的緊密合作,將資源擴展給更多民眾,提供專業的醫療、語言及報稅服務。
提到美國的醫療制度,就會想到醫療保險。美國原先健保體系分為公共與商業(私人)兩大部分,公共的部分是由政府出錢付費為主,包含老人保險、 窮人保險以及兒童保險,上述這三種類型以外的大多數人,則需要向民間保險公司自行購買保險。
而平價醫療法案(ACA),又稱「歐巴馬健保(Obama Care)」是美國總統Obama 執政八年來的政績之一,目的是希望所有人無論身體狀況如何,都能獲得合理的醫療資源。
臺灣的健保與美國 ACA 有許多不同之處。首先,健保是一個統一的公共保險系統,所有居民必須參加,由政府管理,提供全面且低廉的醫療服務。相對地,ACA 透過擴展保險市場與提供補貼的方式,來提高保險可及性,要求所有人購買保險,但保險計劃與費用因市場而異。此外,ACA 還提供經濟補貼與擴展醫療補助(Medicaid),藉此支持低收入者獲得保險。
具體來說,ACA 的爭議來自其核心條款 —「個人強制條款(individual mandate)」。由於美國無法建立像臺灣一樣的健保制度,故聯邦政府要求每個人必須購買私人健康保險,以配合補貼與「交易市場平台」的制度設計,確保所有人能獲得健康保險並負擔醫療費用。然而,為了使這項條款有效,必須附帶罰則:2017 年,未遵守的成年人需罰 $695 美元,未成年人罰 $347.5 美元。
2016 年 Trump 當選總統,且 Republican Party 在兩院大獲全勝,使 ACA 面臨重大挑戰。川普曾表示上任後會拆除 ACA,但因法治限制只能逐步推行。2017 年,Republican Party 推動的《減稅與就業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 of 2017)》移除 ACA「個人強制條款」的罰則,自 2019 年起,未遵守該條款的罰款降至 0 美元。
綜觀以上,在參觀華埠服務中心的牙醫與眼科診所時,我不斷思考 Obama Care 長期引發的討論,主要圍繞幾個核心問題,包含「個人強制條款」是否違憲、醫療服務質量的不平等,以及不同社區之間的醫療資源分配等問題。
儘管 ACA 試圖透過市場平台與補貼來平衡資源分配,但一些低收入及少數族裔社區仍然面臨醫療資源匱乏的困境,故在推動醫療改革的過程中,需要更加關注不同社區的需求與實際情況,以確保醫療服務能夠公平地分配給所有人(超難)。
▌參考資料來源
- Why In-N-Out Burger Cruelly Teases Europeans Every Few Years
- The Special In ’N’ Out Burgers Just For Dogs
- Jacinda Ardern makes history with baby Neve at UN general assembly
- Affordable Care Act (ACA)
- 5 Charts About Public Opinion on the Affordable Care Act
- 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 v. Sebelius, 567 U.S. 519 (2012)
- Federal Judge Strikes Down Entire ACA; Law Remains In Effect
- 聯邦法官拆健保:Obamacare 危機一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