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製造》沉浸虛實交錯的世界|講座心得分享

Peggie
10 min readJul 15, 2021

--

有幸參與到 7/14 由地平線(Skyline的副品牌)所辦理的線上講座,聆聽到驚喜製造(Surprise Lab.)共同創辦人及創意總監陳心龍分享品牌創立的初衷、過往作品,以及如何好好享受生活,不難看出他是一個充滿點子的人,能在煩悶的生活,隨手抓起一把驚喜!
照片來源:Skyline粉專

▌驚喜製造:四處遊走、出沒時間難以預測的體驗製造商

從網路上的新聞報導、使用者的體驗心得來看,多數的資料都表示《驚喜製造》提供著「沉浸式體驗(Immersive Experience)」的服務,講者說沉浸式體驗最一開始是劇場的使用手法, 期待參與者(觀眾)能在活動的當下,打破劇場中(那面牆)的限制,晉身於舞台、融入劇情之中。

Photo by Annie Spratt, KaLisa Veer and Diego Jimenez on Unsplash

「旅行也是沉浸式體驗的一種,置身於全新的空間之中,我們享受那個世界中的氛圍與想像。」「兩個人的旅行是向前直走;一個人的旅行,就有很大的自由去冒險、去感受!」

驚喜製造歷年的作品包含《微醺大飯店:1980s The Great Tipsy 2:1980s(2021)》、《明日俱樂部 CLUB tomorrow ( 2020)》、《微醺大飯店 The Great Tipsy(2019)》、《無光晚餐第二季 Dining In The Dark S2( 2018)》、《 一人餐桌 table for ONE ( 2017)》與《無光晚餐 Dining In The Dark(2016)》等。根據官方臉書的文字敘述,認為自己是「四處遊走、出沒時間難以預測的體驗製造商」,比起單純使用「沉浸式體驗」5個字向別人描繪公司定位,我倒是認為這句話更為貼切,也許是多了那一份神出鬼沒、古靈精怪的神祕,更符合心中對驚喜製造的詮釋與體會吧😀)。

Photo by 驚喜製造 Surprise Lab.

▌沉浸式體驗(一):迪士尼樂園

英國在「體驗」這方面大約從 2010 年開始盛行。2015年,講者從倫敦讀書回臺灣前曾參與過一些沉浸式劇場的經驗,這些經歷令他難以忘懷。因此,回到臺灣後,他注意到臺灣人固有的娛樂活動僅包含野餐、露營、路跑與市集,且活動形式上都較容易複製。於是,他開始考慮如何將「體驗」這一概念引入到這些活動中。

說到當代最成功的沉浸式體驗,非迪士尼莫屬!走入迪士尼的大門後,可以明顯的感受夢想和歡愉的實現,營造完美的感覺和體驗。園內任何一處都不能出現和童話世界格格不入的景象,好比說不會看到 pizza hut 恣意闖入園區、不會看到米奇為了趕場而在你身邊奔馳,迪士尼公司甚至設置學校以輔導員工在台詞、程序與應變態度上的一致標準,避免遊客從夢幻的國度輕易地甦醒過來。

Photo by Kon Karampelas, Brian McGowan and Taylor Gregory on Unsplash

▌沉浸式體驗(二):Dismaland_只有奇幻搞怪,其餘沒有

英國塗鴉教父 Banksy 曾在 Weston-super-Mare 這座濱海遊樂園度過他的童年,過去這間帶給無數家庭歡樂的城堡儘管已成廢墟,但 Banksy 多年後決定重回當地辦展覽,取名跟 Disneyland 有幾分神似的 Dismaland,希望透過裝置藝術、人員扮演的機會,讓與會人員深刻感受嚴峻的海洋、食安等議題。

Dismaland 官網 Logo 下方還引用 The Guardian 報紙使用的批評字眼 “Truely depressing, thin and quite boring”。

講者說他在釣小鴨獲勝正覺得很開心的時候,突然發現釣起來的鴨子又髒又臭,身上布滿了石油,觸碰到石油、讓他真正感受到海洋汙染、海鷗被石油困住的狀態,以及海龜被塑膠吸管插入鼻孔的感受!而那一刻油然而生的不舒服,產生共感,每次演講至此,那種感覺都會重新回來!

體驗能帶來什麼?
驚喜製造說其實在設計每一場活動,他們都用不同方式、包裝盼望傳達出去的價值,希望每位體驗者能在活動結束時有一個強烈的 takeaway,藉此傳達核心理念,產生啟發、反省與共鳴。

▌沉浸式體驗(三):Sleep No More Immersive Theatre

「觀眾想感覺自己是真實的活著,在特定情況下可以自己決定,做出實際(physical)的選擇與行動,脫離數位世界與網路介面便利快速、充斥不真實的虛擬情境。」--菲利克斯.巴瑞特(《Sleep No More》導演)

講者這次又提到我很想看的神劇😢!很多人都說如果來到紐約,除了經典百老匯音樂劇必須蒞臨觀賞之外,另外一個神劇就是 Sleep No More,絕對不能缺席!Sleep no more 最知名的是「白面具」與「全程站票」!這齣劇特別的點在於,很難完整的看懂這部作品,換句話說,即便全神貫注走完每一個場景、跟到每一個角色,鎖定所有支線劇情的情況下,多少還是會有遺漏的橋段,可說是非常的細膩與用心。在演出過程中,除了觀眾與演員會融合在空間裡之外,劇場的道具也是可以被觸摸的,藉此讓觀眾透過經驗與感官去發掘所有的彩蛋。

▌沉浸式體驗(四):Secret Cinema

總部位於倫敦的娛樂公司,專門從事沉浸式電影和電視活動。Secret Cinema 之所以稱為秘密,是因為最初在2007年成立的時候,當時放映的戲幕、人員的參與方式、時間地點,還有該如何得知自己「被選中」都是秘密的!但今日,創辦人 Fabien Riggall 或許想讓更多人共襄盛舉,因此能在官網得知接下來放映的電影名稱,相較之下已經透明許多,不過許多細節還是有所保留的!

參加者都是電影體驗的一部分,投入其中,每一個人都讓這個演出成為獨一無二。講者進一步說明,這是一個超大型的解謎與任務遊戲,參與者與演員之間有許多互動環節,也會在最後讓所有人一起看這部電影(講者也補充提醒:想看的話一年前就要先買票,然後買到票再去訂機票xD )。

▌其他沉浸式體驗:You Me Bum Bum Train & teamLab

前者因為一些因素,目前已經沒有再演出了;在 teamLab 的案例中講者提到 IP 經濟的概念, IP 是指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成熟的 IP 展覽必定會吸引固定消費族群,但如果要在一個地方投入相對不成熟的 IP 展,就需要冒著較大的風險。

An immersive movement-based audio experience developed at the Barbican OpenLab in March 2014.
VOLVO teamLab: A Forest Where Gods Live

▌回到台灣:驚喜製造如何切入市場?

團隊首先考慮到了台灣「 吃 」的特性,既然想把體驗感受帶入,應該從大家都都認同的共鳴點著手,因此嘗試使用原創 IP 結合餐飲的立基點,提升大眾對沉浸式體驗的響應與喜愛。

Photo by Vernon Raineil Cenzon and Gio Rey Tabernero on Unsplash

在「一人餐桌」開始之前,團隊閱讀許多哲學、心理學的書籍,透過文字的梳理並了解人在面對孤獨的生理與心理狀態,最後將所有的學習與收穫收斂成為4組關鍵字「隔離」、「 沉澱」、「觀察」與「想像」,打造這場體驗的過程與環節,藉由觀察顧客的動作、眼神、與周遭環境的互動,甚至安排許多小道具(e.g.鏡子、小王子書籍),從中蒐集成許多難以文字化的橋段與互動故事。

雖然說「一人餐桌」的翻桌率不高,成本結構也成為一個困難問題,可是講者還是充滿回憶的強調:「一人餐桌創造了行為跟場域,讓往後的人可以看到感動

圖片來源:驚喜製造粉專

接下來講者開始分享《微醺大飯店》、《明日俱樂部》體驗流程規劃與執行過程,同時帶入思索觀眾是誰?這裡是哪?為什麼來?最後能帶走些什麼?以及分享活動過程中所交織出來的故事。

▌驚喜製造:如何設計「沉浸式體驗」?從體驗、感受到創造價值

  1. 換位思考:在設計體驗流程的時候,要嘗試站在使用者、體驗者或是觀眾的角度,藉此能明白更多對方的狀態與感受。
  2. 終鋒原理:過程的收尾非常重要。好比說逛 IKEA 的時候,也許會覺得購物的過程有些疲憊,但看到最後的便宜霜淇淋時,往往能迅速清除許多人的疲倦感!(事實上,在閱讀的資料中確實顯示 IKEA 推出低價霜淇淋目的不在於獲得利潤,而是希望能塑造顧客對 IKEA 所產生的便宜錯覺。)
  3. 儀式開場:設計過的開場,也會塑造一場活動的好印象。在這次的演講開始時,講者告訴大家由於時間限制的關係,他所準備的案例將有一個無法被完整敘述。原先以為講者會以線上投票的方式來決定當天簡報的方向,(其實那個當下原本已經打好數字要在留言區留言的手趕緊收回來,避免尷尬的事情發生!)但他隨機挑選了一位與會者並選擇他所挑選的案例!(那個人是我!但我非常驚訝,太突然了!)
  4. 情緒地圖:藉由逐步分析參與者在接收各項刺激時,可能會做出的情緒反應,藉此增加感官的體驗。
  5. 一場騙局:透過虛實交錯的場景佈置、場域塑造與氣氛強化,讓參與者能在情境中找到真實的自己,從中有所感受與悸動。

▌推薦書籍《關鍵時刻:創造人生1% 的完美瞬間,取代 99% 的平淡時刻》
在 QA 時間有人詢問是否有推薦閱讀的書籍,講者大力推薦了這本(我會找時間來讀ㄉ)

▌結語

在學校創創入門課程時上過驚喜製造品牌總監的課,但當時沒有記下案例,也沒有花額外的時間找尋相關資料xD 這次除了演講過程精彩之外,QA 過程中有許多人也提出有趣的問題,好比說「該如何在生活中創造驚喜?」講者認為「把無聊當有趣,如果用手習慣的事情,不妨用腳去感受!」而身為一家新創公司而言,又該如何面對每一次的挫折(e.g.疫情的關係無法營運)?講者認為必須堅持、Skyline的創辦人陳長風則提醒「歸零很重要」!

最後,期待疫情早日趨緩,我們也能早日在微醺的世界裡,找到驚喜!

--

--

Peggie

Culture | Sustainability | Study notes | All you need now is little imag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