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原万里的口譯現場》讀書筆記

Peggie
Jun 27, 2022

--

Photo by Arno Senoner on Unsplash

▌書籍摘要

書籍第一章介紹口譯、筆譯的三大共同特徵,接著在第二章敘述兩者之間的鴻溝,第三章著重在講述翻譯的困難,第四、五章強調「脈絡」與「溝通」的重要性,最後則是加碼補充的部分。

Photo by Sorasak and Clay Banks on Unsplash

▌作者介紹

這本書是由日俄語同步口譯的作家米原万里撰寫的,他在九至十四歲時隨父親移居布拉格,進入蘇維埃大使館附屬學校就讀,回過後進入東京外國語大學、東京大學碩士課程學習,主修詩學、俄國文學。

▌口譯是什麼?為什麼口譯重要?節錄了一些書中的話

「賦予各國國民能以自己的母語自由發言的平等機會是很重要的。而支持這一點、使其成為可能,正是口譯這份工作、口譯這項職業的存在價值。」

「除了各種國際會議,舉凡拷問戰俘、工廠現場、醫生問診、酒席交談、契約交涉、記者會、學術研討……都可以看到口譯員的身影。說得誇張點,人類全部的所做所為,需要相異語言溝通之處,全都是口譯的守備範圍。」

「在口譯階段被割捨掉的訊息,結果就和沒說過一樣,僕人無能增添兩位主人的困擾,這種危險常如影隨行……不過,另一種剛好相反的痛苦也希望大家能夠理解──無以『烏鴉生鳳凰』的痛苦。原文是粗糙的內容,譯文也必須完整傳達那種粗糙。原發言者說了再愚蠢、再不合邏輯、再……的事,譯者也沒有修正它們的權利。儘管大體上需要口譯介入的發言者,很多都是相對『偉大』的人。」

▌書名意思

日文書名取叫「不実な美女か貞淑な醜女(ブス)か」— 中文是指「不忠的美女與貞潔的醜女」。貞潔與不忠兩個詞彙用來比喻對原文是否完全忠實,美女或醜女用來說明譯文是否通暢華美,所以在排列的混搭上共有四種組合出現:貞潔的美女、不忠的美女、貞潔的醜女、不忠的醜女。

不過在作者的觀點認為,所謂「貞潔的美女」(完美的譯文)與不忠的醜女(意思有差錯、文句也不優美)基本上不存在翻譯界,所以就只剩下不忠的美女與貞潔的醜女了。從這樣的分析脈絡中,不難看出為何作者在業界獲得「能大膽掌握發言本質」的評價。

▌重點摘要

  1. 口譯的過程
    「所謂口譯、筆譯,基本上就是說法的轉換。首先,把日語式的日語換為俄語式的日語,再從俄語式的日語換為日語式的俄語,然後再換為俄語式的俄語這四個階段。」
    書中節錄「俄語口譯問題研討會」的敘述,這是上智大學俄語系教授森俊一先生的說法。在語言轉換上,倚靠語法規則的道理,並根據經驗、推測及分析,藉此衷於原文的表達。以下是一般資訊與口譯的差別:
    1一般:概念 ① →編碼化 → 表達 → 訊息 → 認知 → 解讀 → 概念 ②
    (2)口譯:發送者(概念 ① 、 編碼化 、 表達) → 譯者(訊息 ①、認知、編碼解讀、概念 ② 、編碼化 ②、表達、訊息 ② )→ 接受者(認知、解讀、概念 ③)
  2. 口譯員會議單字數/場:
    約 20~100 ↑ 個,平均40~50個,每一場案子都需要製造自己的「用語集」
  3. 分享用語集:
    作者分享俄語口譯協會每年會召開三次學習會,每位報告者會分享自己發表的用語集,從字典單詞中具體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及用語,推動每個人迅速吸收與成長,並以最快的速度學習。
  4. 口譯員必備的三種能力
    (1)瞬間記憶力:記住發言者的內容
    (2)中期記憶力:事前的專業知識及語彙記憶
    (3)長久記憶力:內化知識
  5. 逐步口譯的型態與筆記的重要性
    口譯員沒有權力打斷發言者的發言,所以說發言者想要說多久都可以,覺得必要時在中斷談話,也就是說逐步口譯型態保障了發言者說話的最大自由,另外一方面就是束縛了口譯員。在這個過程中,口譯員必須要有做筆記的習慣,「幫助記憶在轉瞬之間定型」
    作者在書中更強調,「口譯能力就是筆記能力」。進行逐步口譯前,除了要擴充自己的字彙庫之外,也要率先做好筆記符號的設定,降低翻譯的失誤率,有效提升編碼的正確性與表達流暢度。
  6. 日語與歐語發音上的不同
    我自己和日語不熟悉,不過書中提到幾個日文的特徵,感覺蠻實用的,決定還是紀錄一下。日語的「高低語調」會因為位置不同,發音相同的意義也會不同 ;歐語系的發音幾乎都是強弱重音。
  7. 口譯成長期
    口譯發展的歷史上,開始出現大量的口譯員需求,是出現在世界「民族自決權」確立的階段,各國或是民族嚴重地意識到各自發言的權利,希望不被外力介入。
  8. 江戶(1603–1867)到明治時代(1868–1912),「愛」字的譯語?
    那個時代,「愛」這個譯語並還未膾炙人口,日文中「大切」就是重要、貴重的意思,以前日本基督教傳教士將神之「愛」譯為「神大切」。
  9. 國際演說常引用「諺語」、「成語」或是「文哲學書籍」?
    美蘇兩大強權在冷戰關係逐漸瓦解的過程中,雷根總統(Ronald Wilson Reagan)和戈巴契夫總統(Mikhail Gorbachev)很常會進行會談,這兩位總統尤其特別:Reagan 在談話時喜歡使用諺語、Gorbachev 喜歡引用文學作品,這讓口譯員很煩惱哈哈。針對這方面的學習與應對,作者提供一些知識累積與書籍建議的機會:
    (1)歐語:以希臘神話為首,希望、羅馬故事來歷、新約、舊約及新約聖經、《伊索寓言》都是指標性書籍。英國的話,可以看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約翰.濟慈(John Keats)及拜倫(George Gordon Byro)。
    (2)俄語: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普希金、安東.契訶夫。
    (3)法語:盧梭、雨果、巴爾札克。
    (4)日語:石川啄木、夏目漱石、森鷗外、芥川龍之介,書籍部分如《萬葉集》、源氏物語》、《枕草子》、《日本憲法》。
    (5)漢文:杜甫或李白的詩。
  10. 脈絡解讀
    口譯之前,如果能多閱讀一些背景知識書籍、傳記自傳等,能夠更理解對話過程中的語境及氛圍。在經濟學、政治學的領域上,提到的「路徑依賴理論」,往往造就我們不同的決策思考與影響層面。
    例子:薩哈羅夫博士 → 物理學家 → 人權、民主主義 → 巴勒斯坦問題 → 妻子(猶太及亞美尼亞)。
  11. 跟讀訓練(shadowing):發音、語調的調節能力
  12. 如何提升口譯技巧?口譯與茶道、花道的不同?
    「要學習口譯,基本上是 on the job (在工作現場)學的。而且,借用我前輩的話來說,最能累積實力的方式,就是邊被口譯老師棒喝邊學習。口譯員和茶道、花道的不同在於,第一「沒有證照」,第二則是「此次沒有達到溝通,委託者就不會再次雇用」。
  13. 贅語,又分為「填補式語言」、「已經了解的語言」兩類
    贅語的分支,這部分是作者自己區分的。
    (1)填補式語言:不是為了傳遞訊息,而是爭取時間。在進行同步口譯時,很容易會被發言者的語句拖著跑,好比說「我啊,根據我之前在東京留學的經驗…」這句話,倘若照著翻譯,容易著重在枝微末節,那不如省略「我啊」兩個字、將訊息濃縮,爭取寶貴的時間,而聽者也更能有效掌握內容,讓同時間單位下的訊息密度稍微降低。
    (2)已經了解的語言:雖然是乘載資訊內容,但雙方已經了解,不說也無妨的部分。
  14. 布拉格的蘇聯大使館八年制普通學校,如何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1)入學後半年才學字母:俄語課分為文學課、文法課,三年級之前俄語課佔了每周二十四節課的二分之一,到了四、五年級之後,仍有十到十二節課。
    (2)文學素養的培育與訓練:第一,不會為了兒童而重新摘要或編寫;第二,在學校圖書館還書時,館員會詢問學生作品內容(好酷!),從這些細節中了解書籍傳達的本質;第三,從低年級開始會需要背誦評為古典名作的散文或篇章,並且數量為每周兩篇的比例;第四,課堂上朗誦課文時,也會要求簡明扼要的說明課文的內容;第五,上作文課時,老師會再要求撰寫文章前,先給學生看幾篇相關的名作,好比說作文題目是「關於朋友」,那會先給學生看屠格涅夫的《阿霞》或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中女主角登場的節錄部分。
    小心得:我覺得從這些要求,可以看出俄國投注在文學基底的扎實訓練,強調適當的 Input 之後,才能生產高品質的 Output 內容,透過慢慢的陶冶、醞釀與消化,一步一步的帶領學生鑽研在古典文學的世界中,創造出自己的風格、文采,而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的學習,盼望他們有朝一日領悟出寫作的規則與真諦。
    (3)沒有是非題的課堂:舉凡數學、生物、物理、化學到歷史,全部都是口頭測驗、小論文類型的考試。(跟我前期的學習背景差好多!)
    (4)文法課教分析:在文法課上,著重對母語進行客觀性分析、結構研究。
  15. 比起追求文句優美,為什麼日文口譯更強調資訊正確?
    鎖國政策 → 缺乏貿易往來 → 與他國的語言落差太大 → 容易產生誤解

▌結語

這本書描述了口譯人員的日常情景,在詼諧的敘述之中,還能學習到簡易的口譯理論,同時也點出許多讓人會心一笑的時刻。在編排上,安插許多生動、精闢的事件,除了加深讀者對口譯生態、歷史的理解之外,也激起民眾對族群、語言的學習興致或探索慾望,尤其在俄日有關的故事、諺語或事件的篇幅中,譯者在選字及解釋上盡心盡力,保有傳達者的原汁原味,深感佩服。

▌補充:落語

書籍內曾提到「落語」這個詞,以前沒聽過xD 出於好奇心,於是我上網找了一下資料與影片。

根據【走進日本】網站的說明,「落語,類似於單口相聲,是日本的一種傳統曲藝。作為面向平民百姓的逗笑藝術形式,江戶時代(1603~1868年),各種各樣的人據說都可以來表演,不過現在則多是由專業的落語演員表演的。」

「在形式上,落語大致可分為『江戶落語』(關東)和『上方落語』(關西)兩大流派。共同特點是在最後抖出一個笑料「包袱」來結束段子。表演時,落語演員身穿和服,跪坐在座墊上,配合身姿手勢,幽默詼諧,妙語連珠,一個人扮演多個不同的角色,使用的小道具是折扇和手拭巾。」

--

--

Peggie

Culture | Sustainability | Study notes | All you need now is little imag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