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用戶打造​全方位的數位生活! — 台灣連線股份有限公司(Line Taiwan)參訪

Peggie
Jan 13, 2024

--

雷納德(LEONARD)!

▌前言

很開心這次能和學校 GDSC 的同學一起參訪 LINE Taiwan,並在熊大廣場聆聽 LINE 技術推廣團隊的介紹,並從學長姐的專案開發與面試分享中,了解 LINE 的研發工程文化。

開放參觀的二樓空間,處處都有 Line Friends 的身影

▌公司簡介

LINE Corporation 致力於為用戶打造全方位的數位生活體驗,以跨平台通訊應用程式 LINE 聞名,支援文字、語音、影片與圖片,努力將商業創新融入各種行動原生服務。此外,LINE 也提供影音娛樂內容,包括動畫、漫畫、音樂,並在商務廣告領域提供廣告平台;在數位金融方面,LINE 涉足支付、投資、保險等領域;同時,公司亦在人工智慧與新創領域進行許多創新性的專案研究。LINE Corporation 的使命是「拉近你我的距離」,希望能透過技術與創新服務強化用戶之間的聯繫,提供豐富多彩的數位生活體驗。

可愛參觀證😀

▌技術團隊用 Scrum 開發!分享 2020 年參與學校創新育成工作坊的體驗!

在活動中,技術團隊分享平時主要是使用 Scrum 的敏捷開發框架。這讓我想起 2020年的秋季,曾在學校創新育成工作坊上過 Agile Academy Asia 創辦人 Pjotr Steinmetz 老師的敏捷思維訓練

當時老師透過 MVP(最小可行產品)思維模式小組競賽,讓大家在時間的壓力下,透過便條紙不斷的進行溝通,有別於傳統 Waterfall 著重於既定的負責人與流程,Scrum 更強調在各種狀況不穩定的情況下,能夠仰賴團隊熟悉 Scrum 的物件配置之間串連起來的互動模式、逐步累積的默契與勇於表達個人想法的方式,有效的凝聚彼此的需求、彙整團隊的共識

一樓開放空間的角落

簡單列舉 Scrum 的重要關鍵:

  1. 物件(Item):讓團隊在正常的情況下,可以完成大約 3–5 個的數量。但要記得數量不要過多,避免讓團隊信心受到打擊。
  2. 工作(Task):簡單來說就是分配工作。
  3. 產品待辦清單(Product Backlog):以 Item 為單位,藉由藍圖的情況,依序呈現順序。
  4. 衝刺待辦清單(Sprint Backlog):以 Task 為單位,執行團隊承諾 Sprint 會盡力完成的清單。
  5. 潛在可交付產品增量(Potentially Shippable Product Increment):若需要立即上線,即可立刻上線的 Items。
  6. Burndown Chart(燃盡圖):透過圖表呈現剩餘的工作,以及欲完成這些工作所需的時間。建立燃盡圖首要步驟,是「估計完成特定衝刺所需的投入量」,並依據產品不同階段、每天能夠完成的時間,然後開始追蹤自己每天的進展,這部分也可以利用專案時間軸工具,確保進步能夠維持在基準上;接著會進入「計算估計值」的階段,這部分可能與估計值相同,但或許會因衝刺的複雜情況不一而有些差異;下一步是「取得確定的資料集」,藉由收集自己的估計值,再與記錄的時間兩相比較;最後,在 Y 軸上填上估計的投入量即可,X 軸則表示第一天至最後一天。(我覺得這部分很有趣😀)
Scrum Sessions: The Burndown Chart | What Is It And How Does It Work?
Create a Basic Burndown Chart in Excel | Create a Basic Burndown chart in Excel in 3 Minutes

以下分享 2020年當時我們體驗簡易版 scrum 流程的心得:

  1. 對於 Scrum 物件仍不熟悉
    由於當時那堂創新育成工作坊的課程,幾乎是大家第一次接觸 Scrum ,因此對於我們來說,即便活動已經進行到一半,仍需花一些時間確定物件的名稱與功能。
  2. 在工作分配模糊的地帶,需要有人自告奮勇
    在分配工作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可能因為我們可能不是一個長期合作、彼此之間缺乏一定默契的團隊,這使得整個流程時常陷入沉默的狀態。另外,也可能是因為我們不太清楚彼此各自的專長,難以有效地進行專業分工。

總而言之,當時 Scrum 的初體驗讓我意識到團隊在合作中的一些細節,好比說對 Scrum 流程的熟悉度、團隊間的合作默契,或是工作分配的透明度,日後在執行上也需要特別留意。

Introduction to Scrum — 7 Minutes

▌學長姐實習心得分享:如何準備面試?

兩位學長姐真的都超級厲害…他們分享了許多軟硬實力的準備方向,我總結為以下五點:

  1. 提早準備 side project
    在校期間可以透過課程、社團或是實習累積自己的作品集,並且在面試的時候能將專案背後的邏輯解釋清楚,以便展現技術實力。
  2. 學習能力
    技術團隊分享在校期間學習的語言,很大機會與工作場合使用的不太一樣,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學習,考驗每個人的方法論與適應能力。學姊有分享她在 Finschia Blockchain 的實習經歷,有許多機會與大神交流;部門也會定期舉辦 On Job Training (OJT),讓團隊能在上班時間接受完整的訓練。
  3. 口語表達能力
    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會碰到跨部門合作,甚至跨國合作的機會,因此除了本身的技術能力重要之外,也要能清晰的表達想法。
  4. 英文能力
    Line 公司的創立源自於 2011 年 3 月 11 日,當時日本東北發生大地震,人在日本的慎重熩(Jungho Shin),親身體驗到所有的電話線路都因為地震而中斷,許多人聯繫不上自己最在意的家人或朋友,引發極大的焦慮,爾後決定以「拉近你我的距離(Closing the Distance)」作為 Line 公司的核心理念。如今,LINE 已成為一間跨國的科技公司,除了在日本之外,也在臺灣、泰國與印尼等亞洲地區用戶成長快速,因此在國際化環境之下,會有很多英文溝通的機會。
  5. 解決問題的思維
    實習中的雙主修學姊分享如何在前一份實習藉由程式來改善工作的效率:她首先深入了解公司的作業流程,發現依照原先的 SOP 會需要六小時的處理時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她自己開始撰寫程式,果然成功縮短冗長的時間,也顯示出她在解決問題方面的敏銳洞察與高效能力。
二樓的開放空間,充滿可愛的 Line Friends;中間的照片可以看到 Line 的使命:「拉近你我的距離(Closing the Distance)」
二樓開放遊戲區以及可愛的愛德華(エドワード,Edward 😀)

▌結語

從參訪的流程到當天的行程細節,都可以看到 Line 團隊的用心,也可以發現技術團隊樂於分享的公司文化氛圍,我相信這種開放的的態度,以及別出心裁的環境布置,肯定會在各種開發工具串連的過程中,激發出更多的點子。

熊大(ブラウン,Brown)、詹姆士(ジェームズ,James)以及莎莉(サリー,Sally)

▌附錄:Line Engineering Culture video

Line Engineering Culture

--

--

Peggie

Culture | Sustainability | Study notes | All you need now is little imag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