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來,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議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從企業決策到個人的消費行為,及學習課程等層面產生許多影響。可以清楚地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廣告都會冠上 ESG 等永續名稱作為行銷手段,以建立綠色的品牌形象。
ESG 概念的演變源於企業社會責任(CSR)。 CSR 意指企業對社會、環境的責任及承諾,具體來說,係指企業在進行商業活動時,除了要遵循法律要求之外,亦須符合大眾的期望及道德準則,以確保其活動在各方面均達到或超越法律、公眾、道德層面之設定。因此,ESG 概念的出現通常被視為 CSR 的一種進化,關注對環境的影響、實踐人權的保障,並針對供應鏈採取滾動式的永續管理流程,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目前,企業組織透過普遍性的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準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Standards,簡稱 GRI)、以「投資人」為主要溝通對象的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準則(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Standards,簡稱 SASB),又或是透過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準則(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簡稱 TCFD),要求企業透過「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訂定指標與目標」等四大要素,達成有效管理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綜上所述,企業藉由通用的準則來製作永續報告書、發表永續績效,作為其積極回應 ESG 倡議的方式。
▌本次發表會亮點
由 CSRone 永續智庫辦理的第十屆臺灣暨亞太永續趨勢與分析發表會,主題為「Beyond Sustainability 進化解方」,在這次盛會中,透過探討三個關鍵議題:「揭露」、「轉型」與「議合」,盼望企業在複雜多變的轉型過程中找到新的指引,並以創新技術、全新商模、綠領人才培育,作為「進化解方」之契機。
《2024 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顯示,2023 年臺灣出版永續報告數突破一千本,重要的是,納入了 GRI 2021 年版觀念的指標,其中有超過兩成的臺灣企業之高層將「薪酬」與「永續績效」結合、有超過百分之四十的臺灣企業已設定淨零排放之目標,也有百分之八十六的企業已鑑別氣候風險,此外,將近百分之九十的企業已揭露溫室氣體盤查之結果,顯示出近年來臺灣企業對永續議題的重視。
▌發表會資訊
時間:2024 年 3 月 29 日 (五)09:00 – 17:00
地點:公企中心 2F 國際會議廳 (大安區金華街 187 號)
議程亮點:
- 揭露與議合的整合解方
- 永續轉型的進化解方
✨以下提及幾項在發表會中聽到的概念,進而延伸思考的收穫 ✨
▌目前,臺灣有 18 家企業參考「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以揭露營運對自然所造成之衝擊。
起初,TNFD 在測試階段為了跟隨市場的變化,採用開放式創新方法、與市場一起開發架構,意思是說,TNFD 提供市場參與者與其他相關利害關係人進行反饋及試點測試的機會。在兩年多的諮商及討論後,最終版本於 2023 年 9 月 18 日發佈,其內容包含十四項揭露建議與一套附加的執行指南,並開放企業及金融機構自願採用。
為了進一步了解 TNFD 的報告內容,我檢視了中國信託金控 2022 年的 TNFD 內容,以下為 TNFD 的 four pillars 及對應中信金之架構標題。
TNFD 揭露的四項支柱
- Governance:Disclose the organisation’s governance of nature-related dependencies, impacts, risks and opportunities.(中信金:自然治理架構)
- Strategy:Disclose the effects of nature-related dependencies, impacts,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on the organisation’s business model, strategy and financial planning where such information is material.(中信金:自然依賴與衝擊評估)
- Risk and Impact Management:Describe the process used by the organisation to identify, assess, prioritise and monitor nature-related dependencies, impacts, risk and opportunities. (中信金:風險管理架構)
- Metrics and Targets:Disclose the metrics and targets used to assess and manage material nature-related dependencies, impacts,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中信金:實際評估使用風險與機會的指標)
TNFD 報告書與其他永續報告書最大的差別在於:
要求企業在管理與投資過程中,使用自然評估方法「LEAP」:定位(Locate)、評價(Evaluate)、評估(Assess)、準備(Prepare),確保組織在評估自然風險與機會等相關流程的的同時,並不會破壞營運與價值鏈中的自然環境狀態。具體而言,企業可以透過直接經營與其價值鏈企業的所在地點,搭配企業的自然相關依賴性與影響,以文字彙整出辨識結果。
以臺灣來說,有十八家企業參考 TNFD 來揭露營運對自然所造成之衝擊。
在這十八家企業中,大部分是金融業與科技業,但也有零碳美妝品牌、水泥業等,包含玉山金控、中國信託金控、新光金控、元大金控、中鼎集團、臺灣水泥、台達電子、元太科技、智原科技、南亞科技、歐萊德、宏碁、華碩,還有正隆股份有限公司等。
不難想到由於金融業與科技業作為臺灣產業的核心,故該些企業成為這股永續浪潮中勇往直前的領航者。當然,期待未來更多的產業加入,讓 TNFD 的架構得以擴展及擴大,以應對自然與氣候相關挑戰,並促進更廣泛的可持續發展。
▌ESG 下的產業及供應鏈盡職調查
- 無碳能源(CFE)採購研究及供應商參與:客戶希望了解供應商提供的標準、指導方針及規格進行諮詢。ERM 公司遂研究十個國家之 CFE 採購市場、為供應商制定 CFE 政策與要求,並提供中英文的培訓。對於客戶來說,其可透過評估之結果,優先朝向成熟的市場,以創造最大的價值。
- 策略性的人權路線圖:結合德國《供應鏈盡職調查法(德文為Lieferkettensorgfaltspflichtengesetz,簡稱 LkSG)》、《聯合國企業和人權指導原則(United Nations Guiding Principles o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以及《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Directive, CSDDD)》,對產業相關利害關係者進行訪談,並將反饋納入人權地圖中,以支持公司的戰略目標,優先採取對應步驟以改善供應商的人權表現。
- 歐洲汽車供應商盡職調查
一家歐洲汽車公司尋求與兩家中國的採擴及括務加工公司建立策略合作關係,並計畫在印尼與中國設立工廠,希望 ERM 公司協助進行盡職調查,以了解合資夥伴及其現有工廠的潛在社會與環境風險。具體來說, ERM 公司提供生物多樣性及關鍵棲息地之評估、環境取樣測試、人權風險篩選,還有合作夥伴的環境與社會管理能力評估。 - 差距評估與人權盡職調查指南
透過分析法律要求,使用差距評估確定特定業務部門之間的差距,從而使用指導手冊,以及提供業務單位人權風險優先排序的數位工具採取盡職調職之措施。
下午聽到這段分享其實蠻感動的,畢竟當初花了很多時間研究 LkSG 以及 CSDDD 的規範內容,這一次,透過廠商提供的各種客戶案例,我看到這些規範在供應鏈上的應用與改進,再次感受到解讀法條的的重要性,以及它們如何實際影響與改善我們的工作及生活。
▌永豐餘的永續解方:從傳統產業轉型氣候科技業
因應國際趨勢、全球供應之要求,還有臺灣法規之限制,促使永豐餘進行產業減碳,以下列舉四項主要的轉型關鍵因子。
- 逐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推動「醣經濟」,投入研發、生產替代性燃料的方式,廠區以低碳、低耗能的方向發展,逐步取代化石燃料。
- 循環經濟價值化:提升製程循環,增加使用次級材料,建立產業生命週期達成資源封閉循環。
- 促進自然碳匯:發展生物成因碳(biogenic carbon),永豐餘表示會關注企業運作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創造兩方之雙贏。
- 使用創新科技減碳:導入數位能源、系統性碳管理。
在後續介紹的過程中,講者提到「碳鎖定效應(carbon lock-in)」這個名詞,說明企業應全面轉型,提早訂定轉型方案,即使知道替代方案會帶來更高的效益,但市場仍會被套牢 (stuck with)於過去既有的形式。而鑑別鎖定效應的方式,是確認該項做法是否投資成本高,營運成本低,轉換的過程甚至需要付出高額的費用?因此,若上述的答案肯定,該項做法便可能陷入「碳鎖定效應」之中。
▌結語
前一陣子和幾位朋友討論到 ESG 議題未來的退燒情況。
我想這個答案是清晰的,是可以預見的,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是什麼時候。可是永續議題不能停滯耶,它必須是長期規劃、逐步落實與長期佈局的,那未來應該如何因應?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覺得國際趨勢、政府的態度都是關鍵,透過定期修正相應的規範、凝聚國際之間的共識,且制定國內政策措施,最重要的是,帶領各式類型的企業進入永續的行列,除了引入新技術、新產品與新商業模式之外,也要持續提倡永續發展的價值與影響,即便未來世代交替,新世代的族群仍舊能保有對議題的熟悉與關注。
▌參考資料
- 2024 第十屆 台灣暨亞太永續趨勢與分析發表會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ends of Sustainability 2024
- Recommendations of the TNFD
- 【永續框架更新】GRI「生物多樣性」準則更新,漸整合 TNFD、SBTN 等自然相關框架
- 生物多樣性是淨零碳排關鍵!臺灣僅 18 家企業投入 TNFD
- 2022 年中國信託金控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
- 何壽川提全循環 成永豐餘淨零基石 循環經濟+智慧能源 葉惠青打造碳管理平台
- TNFD 最終版發佈,葛蘭素史克藥廠成為第一家採用的企業
- Our Plan for Contributing to a Nature Positive World (葛蘭素史克藥廠 G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