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國率先透過石油進行道德分配,各國將如何變化?假設希特勒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可能變成什麼樣子?有沒有可能用雲霄飛車來執行安樂死?以「如果」為假設的討論空間,塑造一個與真實世界脫離的想像環境,希望帶領大家重新探索問題、刺激辯論,打開商業、政治、社會與現存技術外的握把,拋開既有的束縛,找到有別過往的選擇!
▌前言: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感覺很有趣,也對推測設計有更多的了解。
▌什麼是推測設計?
Anthony Dunne & Fiona Raby 在2019年出版的繁體中文《推測設計:設計、想像、與社會夢想》這本書中提到,設計可以被用來推測事務的可能面貌,這種設計形式靠想像力空間來開創,藉此提供催化劑的效果,促使人們重新界定與現實之間微妙的關係,而它可以跟文學、電影、美術、社會科學等領域作結合,透過設計師的視角,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向與脈絡。
▌區分位置:很有可能、貌似可能、不無可能?
2009 年未來學家 Stuart Candy 在皇家藝術學院的設計互動系運用一張圖表介紹各種潛在的未來,它分為三個部分:很有可能、貌似可能與不無可能。包含著很多個從現在伸展至未來的錐形,每個錐形意味著不同程度的可能性。
- Probable 很有可能:多數的設計師會在這部分進行作業,這裡代表除非發生劇變(e.g.財務危機、生態災害或是戰爭),否則即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 Plausible 貌似可能:這裡是情境規劃與深謀遠慮的空間,不是預測,而是探索政治與經濟的未來選項。
- Possible 不無可能:科幻電影中比較可能出現的部分,與其解釋為虛幻、飄渺,不如說較難想像該如何走到這裡。
- Preferable 較為中意:推測設計在這裡!技術在於連接今天的世界與被提出的世界。
▌案例一: 將現有的技術的延伸,推測平行世界的樣貌
Superflux 的 「第五度空間相機 The 5th Dimensional Camera」,這是一個虛構的相機,可以拍攝到量子力學所暗示另類宇宙的照片,希望探究假設人們可以看見平行生命,會有何種反應?
▌案例二:從 Foragers 討論新消化機制的營養攝取
這是一個來自南非設計展的構思案,主要聚焦在面對農食短缺的未來,該如何因應?從畫面中可以發現,Foragers 的世界建立於在社會工作的人們,好比說游擊隊的園丁、車庫生物學家以及業餘園藝家,他們打造全新的消化裝置,配合機械來盡可能攝取營養價值。
這些物件充滿各種想像,除了討論農食問題之外,也著重在不同族群該如何融入情境、如何解決問題,作者也表示「本身的非現實,讓觀者明白自己看的是構思而非產品」。
我自己對這個主題十分有興趣,之前在「國際傳播」的期末報告就是討論未來的糧食短缺,當時僅從國際會議的內容、我國行政院作法進行數據化描述,從未想過透過環境、人物與物件的融合將議題作一番想像,而且確切以族群的描繪更為具體,結合了設計師、生物學家的巧思,賦予主題鮮活的生命力與綿延的討論過程,拼接出更多情境與對話場域。
▌案例三:從【聯合微型王國】討論不同技術為主的世界觀
如果可以設計一個國家,你會如何設計?
之前在讀意識形態章節的時候,同學跟我介紹了幾款線上遊戲,透過情境的假定、國家局勢的情況,玩家必須在每個決策中、決定未來方向,這攸關國家接續的穩定性。
Dunne & Raby 「聯合微型王國 United Micro Kingdoms」這個構想,從技術的想像,延伸到世界的想像,以展覽的方式描繪了四種不同技術為主的世界觀,討論著每一個微型王國的演化、區域、技術、能源、經濟與意識型態的結合,複雜的交錯許多元素,不同的載具也意味著自由與個體性的差異。
▌案例四:當我們都活到 150 歲以上?
我覺得這也是很有趣的設計,Jaemin Paik 在作品" When we all live to 150 " 中描述多達六代同堂、手足之間年齡差距很大的超大家庭,這裡希望討論的環繞在家庭模式的變化會帶來哪些影響?財務如何負擔?社會福利該如何再設計?個人價值觀、信仰又會有什麼改變?
聽起來推測設計就是在提供人們思考未來的辯論機會,透過想像力、價值觀的表達與溝通,讓人們能優先發現問題、了解問題,並且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法,且在不同人的專業背景之下,盼望能有意想不到的「說故事方式」,試圖把在場的每一個人推進你的世界與情境之中。
作者也在書中強調:「透過在人們的想像力而非物質世界運作,批判設計旨在挑戰人們對日常生活的思維。藉此,努力維繫其他可能性於不墜,提供我們周遭世界相對的觀點。」
▌案例五:Euthanasia Roller Coaster 安樂死雲霄飛車
這次透過重力學的方式作說明,在一定的重力加速度會導致死亡的理論基礎,可以看影片中的雲霄飛車的模擬情境,逐步在享受雲霄飛車的快感之中,邁入死亡,引發許多思考與對話。
▌其他作品
- 擴展的時間單位:另一種世界可能的樣貌 An Extended Time-Unit World》
如果出現一個「不是 24 小時制」的世界會是如何?假想在 1972 年,世界時間單位轉換組織(ITUEO)提出全新的時間機制 — 「擴展的時間單位」,將世界依據產業類型、生活步調、生產速度等因素,劃分為四個使用不同時間單位的區域。
我覺得推測設計最有趣的地方是,透過各種方式(e.g. 動畫),向別人敘述也許從沒思索過的問題,透過理念的傳達,加強思考、刺激與質疑現有的狀態。時間的單位為什麼是這麼呈現的?「人類制定出時間的概念,方便計算和安排,也形成了某一種秩序,或類似信念的東西。於是我們得以感知年月,領略萬物生長,就連等待,也都有了刻度。」柯佳嬿曾在個人社群網站如此說,簡單的文字陳述她對時間的詮釋。 - 植物與人-未來式互動裝置 BABY-PLANT Pot & BABY-PLANT Frienbox
出發點為未來喜歡與植物互動的人所設計的盆栽。希望能在使用時,植物能對不同互動模式做出回應,成為交流的對象!
▌結語:在推測世界裡看見更多價值觀與可能性
本身並不是設計相關科系背景的人,但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一直很希望大學課堂的老師,能透過情境設計的環節,彰顯我們對主題的認知外,也讓同學們能產生各種想法、觀點,進而開啟辯論的機會,但我覺得是有困難性的,因為這攸關教師的學習背景,但也許是未來教育環境的目標與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