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走訪】大漢溪廊道山海文化歷史|活動記錄

Peggie
Oct 2, 2024

--

午餐時分,前往「C house 溪房子」用餐,丁主廚將大溪在地食材轉化為歐美異國料理,讓人驚艷。

▌前言

這幾年,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藉由體驗遊程,推廣在地建築、古蹟及美食,強調地方文化特色,促進地方產業的串聯,並提升重要景點的知名度。今年,館方鎖定 16 歲至 35 歲的青年作為推廣的客群,安排實地走訪,希望更多人能認識廊道的歷史故事,並提升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

有幸能成為「大漢溪」廊道的體驗家,以下是旅程的簡短記錄。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及其周邊

▌體驗重點

  1. 香草野園:返鄉青農深耕經驗分享及參訪
  2. C House 溪房子手作:以大溪味寫下在地風景
  3. 日日田職物所:向神農爺租借空間發展文化藝術設計的工作室
  4. 桃園市大溪文化協會:和平老街及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5. 大溪物產小舖:經營策略分享
香草野園導覽環境。圖片來源:臉書粉專「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桃園大漢 ☘️

作為桃園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大溪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時期,當時該地區因大漢溪的航運而興盛,這條水路將大溪與淡水河相連,成為往來於臺灣與中國之間的重要貿易通道。

走讀中庄

小帆船在大漢溪上行駛,吸引各方生意人與店家於此立足,運送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貨物,包含茶葉、樟腦、布匹、米糧等多種物資,促使大溪成為交通樞紐,加速經濟快速發展。

茶葉作為當時臺灣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經由大漢溪運送至淡水河,再銜接至國際市場,成為當地商人賴以生存的收入品項;樟腦則是臺灣特有的資源,隨著貿易的繁榮,大溪逐漸成為樟腦交易的集散地。

然而,隨著石門水庫的興建,讓這座曾經繁華的城鎮開始面臨轉折。雖然水庫帶來水資源的保障,但大幅改變大溪的地理條件,以及舊有的河道與水流,曾經依賴水運的貿易路線不再重要,商業活動逐漸遞減,市集的聲音也隨之消失。

大溪的變遷如同臺灣許多小鎮的縮影,從昔日的繁榮逐漸走向沉寂,但在時代的激流中,隨著人們重新審視傳統價值與地方文化,再次展現生命力。

大溪老街,右圖為香草野園製作的早期大溪插圖

▌位在中庄調整池旁的「香草野園」有機農場 🌿

香草野園位於桃園大溪,是一個友善農場,主要以生產韭菜而盛名,由於韭菜的種植難度高,傳統上農民往往依賴大量農藥,但香草野園實施生態防治策略,在韭菜周圍種植香草植物,以自然方法驅蟲。

香草野園導覽環境。圖片來源:臉書粉專「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香草野園」的創業起源於林家三兄弟的父親退休後收回出租的農地,開始以休閒的方式種植果樹與花卉。三兄弟從小便參與農作,積累相關務農經驗。後來,他們前往海外工作,原計劃在印尼創業,但由於簽約未果,加上母親健康狀況欠佳,並於 2015 年決定返回臺灣。

除了種植韭菜外,香草野園亦設立展區,以圖片形式一步步展示桃園大溪的發展與變遷歷史,描繪帆船航行大漢溪、繁榮的商業活動、大溪如何在現代交通興起後逐漸轉型,及近年來邁向農業與休閒產業結合的里程碑。

香草野園韭菜種植、周遭環境與文化俗諺介紹

以下是參觀香草野園的 takeaways:

  1. 有機栽培
    由於有機種植的困難,當風吹過時,鄰近農田的農藥可能會飄落到自己的田地,將造成韭菜的生長威脅。因此,農民投入大量成本與心力尋找適合的解決方案,最終決定以建造溫室的方式來阻隔外部農藥的影響。
  2. 生態防治法
    種植芳香萬壽菊、檸檬馬鞭草、檸檬香茅或是臺灣奧勒岡等植物,驅除根瘤線蟲。此外,為了進一步增強防治效果,農場在溫室外圍種植馬利筋,以吸引有益昆蟲,並減少害蟲的數量。
  3. 資源共享與分配
    為了促進當地小農之間的合作與資源共享,香草野園成立資源共享網路,主要是希望幫助小農們形成合作管道,強化資源分配與相互協作,使得社區能夠在面對挑戰時更加團結。
Photo by CoWomen on Unsplash

▌C house 溪房子手作

熱愛料理,丁主廚曾在法國藍帶學院習藝,後來他從 W&J 手作坊開始,然後推出餐車及私廚服務。2016 年底,他與 C house 合作,將健康與美味結合,時令蔬菜水果是餐盤上的靈魂特色,異國料理襯托出大溪的繽紛樣貌。

當天,主人公美霞老師也熱情招呼大家,並在用餐時與大家分享經營理念。除了丁主廚的料理之外,C house 還包含:

  1. 「茶衫」服飾品牌:棉麻天然素材設計
  2. 「大溪漆藝研修所」:策展活動
  3. 「漆器家計劃」:把大溪木器產業相關的漆藝,融入生活並展現藝術感。
  4. 「漆物語日常」:工藝導入生活
私廚料理
丁主廚精心準備的料理

▌大溪老街

在秀雯姐的帶領下,我們穿越大溪老城區幾個重要的角落。百年歷史的福仁宮佇立在老街中心,見證著歲月的流轉;在鳳飛飛的故居前,我們撐著傘、聆聽著歌后的小故事。

大溪老街與鳳飛飛故居

後來,我們來到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以及六廿四故事館,彷彿踏入另一個時空,過去的點滴在秀雯姐的解說中栩栩如生,大溪的地方文化也在她的娓娓道來中展現出別樣的魅力。

最後一站到大溪物產小舖,顧問許赫老師特別準備沁涼的飲品,我們一邊享用飲品,一邊聆聽著物產小舖的介紹,並聆聽地方工作的實務挑戰。

大溪老街及物產小舖

在老街這段參訪的行程中,我會彙整成三項重點:

  1. 資源整合與行銷推廣
    如何透過社群媒體或是跨界合作,形成口碑行銷?如何結合在地大型活動,吸引遊客分享他們在非核心地帶的購買體驗?
  2. 認同感的建立
    針對地方文化內容進行跨域連結與運用,建立在地文化產業生態鏈,如何吸引居民與遊客的認同,發揮綜效,是館方持續積極溝通與調整的目標。
  3. 活化閒置空間的困難
    物產小舖原為一處閒置空間,後經重新裝潢、改善環境質感,為社區帶來更多的活動場所。由於補助單位的監督與評鑑,物產小舖在執行率與法規遵循方面始終存在一些限制。
大溪文藝季與物產小舖的一隅

▌結語

在這趟大溪體驗行程之後,我個人印象最深的是接駁車座位旁邊的活動策劃人 aka. 主管 aka. 美麗的姐姐,我覺得她一開始應該是想當神秘客、沒有想要曝光自己的身分,但是我有發現主持人對她的態度畢恭畢敬哈哈哈。

很感謝姐姐主動跟我搭話,讓我感受到她的關心與熱情。她詢問我報名活動的動機、對於這趟體驗的想像,也詢問我是否有推薦的方式來擴大活動的影響力。

我也向她提問許多問題,e.g. 他們的職責範圍、如何選擇地點與規劃路線,以及如何與體驗活動中涉及的產業與店家進行合作洽談,言談之中,讓我對政府單位在活動策畫、溝通協調與行銷推廣有更清楚的輪廓。

▌資料來源與延伸閱讀

  1. 大溪區:尋訪大溪逗陣來
  2. 香草野園 Vanilla ueno park
  3. 香草野園 x 農村廚房。餐桌上的花香草影
  4. C house 溪房子手作
  5. 餐桌上的地方創生 [ From Green Dining to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
  6.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7. 解封半世紀前檔案,從多元視角看見不一樣的石門水庫

--

--

Peggie
Peggie

Written by Peggie

Culture | Sustainability | Study notes | All you need now is little imag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