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參訪】大安水水節:蟾蜍山下有條瑠公圳|心得記錄

Peggie
Oct 26, 2023

--

義芳居古厝:在蟾蜍山下見證臺北開墾的步伐

▌大安水水節:走讀路線

蟾蜍山下有條瑠公圳:
捷運公館站 2 號出口集合 → 臺大伯公亭 → 霧裡薛圳與瑠公圳分圳處 → 消失的水溝蓋 → 蟾蜍山 → 臺大生物技術系乳牛場 → 芳蘭路+芳蘭小店 → 義芳居+芳蘭大厝 → 空軍退伍單身宿舍 → 長興淨水廠 → 臺大水工所 → 生態池 → 醉月湖

▌霧裡薛圳遺址

老實說,我以前從未聽過霧裡薜圳哈哈。

導覽老師解釋,霧裡薜圳是臺北盆地內最早有建造水圳的地方,它的水源來自景美溪(過去被平埔族稱為霧裡薛溪)。這條水道穿越了現今的木柵路、景後街、景中街、景興路、景華街、興隆路、萬盛公園與公館附近。霧裡薜圳及瑠公圳這兩個圳道,是臺北盆地水利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幕後功臣。

▌「瑠公圳遺址」與開蓋計畫有關之反思

早年,瑠公圳從新店碧潭輸送水到公館,然後右轉沿著蟾蜍山山腳一直延伸至臺北東區。很多記錄都顯示,這條水渠是支撐臺北稻米產量倍增與產業崛起的關鍵,它承載著先民們對未來生活的期望,並成為許多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如今,這些故事只能透過導覽員口述的方式傳承,或者依賴著手上黑白或褪色的照片來輔助,其他細節早已埋沒在柏油地之下。

臺大校園中的瑠公圳遺址

不過,會讓霧裡薛圳與瑠公圳這兩條水路串聯起來的原因,源自於 1907 年後霧裡薛圳併入瑠公圳,這條水線從而改為「瑠公圳第二幹線」。霧裡薜圳流經今溫洲街與新生南路一帶後,又分出九條渠道,包含霧裡薛圳第一、第二及第三支線。

相關景點:

  1. 伯公亭:坐落於臺大校總區校地內、主祀「竹仔林福德正神」。每逢考季便會吸引許多考生與考生家屬前往參拜,因此香火鼎,據說歷史比臺北帝國大學的歷史還要悠久。對了,土地公最愛的供品是仙草蜜。
  2. 公館凝灰岩: 臺大校總區所在的公館地區是此一地層的標準產地。 1930年,市川雄一將其命名為公館凝灰岩。 為海底火山噴發之產物。
臺大伯公亭、公館凝灰岩

這些年,許多人開始參考韓國首爾清溪川(청계천)整治計畫,由學者組成的「清溪川復原研究會」於 2000 年至 2002 年期間辦理研討會並加以推動,後來在首長強勢的態度與行政團隊的努力下,除了拆除周邊舊有的建築物、提升河川水利的防洪率、提供民眾票選連結兩側 22 座橋梁之形式之外,亦完成清溪川土地之拆蓋過程,不僅重啟居民對於都市更新的驅動力向,也依循城市的脈絡重新觸發的歷史記憶,並引起世代之間的認同感。

我覺得首爾的開蓋經歷有三點值得學習

  1. 找到一群有耐心、願意付出時間、熱愛歷史、人文風貌、且具有多元背景的學者,進行水利及階段性安排之研討與遊說
  2. 出現領導者與相互支持的團隊,並讓民眾以參與式的角色融入計畫之中
  3. 確認民眾的目標方向並提升相關政策的執行力道

不過,當然這樣的做法勢必會有許多反對的聲音。當時,兩側的土地造成不少居民被迫搬遷,而非就地安置,有學者表示「不僅造成原有社會網絡的斷裂,也對邊緣及弱勢族群造成二度傷害」,想必對許多人造成難以抹滅的傷害。

Photo by Stefan K and Jeanne Rouillard on Unsplash

▌走進時光隧道的「蟾蜍山」

蟾蜍山一日生活圈地圖:過去、現在的生活記憶都在這裡(Image Credit:在地偏好

相較於公館附近的蟾蜍山,其實我跟許多人一樣,認為臺北眷村文化代表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較為知名,因此較為熟悉。

蟾蜍山,曾經是清代通商古道所在,公館地名據說也是從這裡開始。日治時期,日本人在蟾蜍山腳下設立農試所,成為台灣大學發源的開始。有人會問:為什麼日本人要在蟾蜍山下設立農試所?導覽員說:原因在於流經的水資源。嗣後政府遷台,在蟾蜍山設立空軍防空單位,許多軍人與駐台美軍陸續進駐於此,故政府於1953 年設立「克難村」,後更名為「煥民新村」,這裡成為許多軍人與眷屬生活的場域。

然而,後來山城下的 39 戶房舍面臨拆遷,因此 2013 年包含藝術工作者林鼎傑、知名導演侯孝賢在內的居民或是藝術工作者展開保存運動,奔相走告請願,最終得以在 2016 時由臺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裁定應該全區保護;2014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決議將蟾蜍山登錄為文化景觀。

【2013.09.07】蟾蜍山聚落將拆遷 侯孝賢籲保留

「1986 年,侯孝賢得知飾演《戀戀風塵》男主角阿遠的王晶文租賃於臺北公館的蟾蜍山上,劇組來到這處獨特的臺北山城進行場勘。

該片助導王耿瑜談到,當時由嘉義北上、仍是大學生的她,首次從羅斯福路轉入蟾蜍山,就被這裡所散發出的熟悉感所吸引,而在這座如小九份般的郊山裡,侯孝賢首先看上王晶文的房間,他們在屋內開了一扇窗,將此定為《尼羅河女兒》女主角楊林的房間(客廳與廚房室內場景則是使用附近的房舍)。這間房子的住客除了當時擔任攝影助理的王晶文,先前也曾住過自高雄北上的攝影家侯聰慧、藝術家鄭在東,那時,在王晶文的床底還留有一些鄭在東的手稿與酒瓶,而侯孝賢後來的《好男好女》、《南國再見,南國》也曾回到蟾蜍山取景。」 — 本文擷取自《溫羅汀|都市山城:蟾蜍山之時間地層》(作者:林怡秀)

也許對許多人來說,純文字描述可能難以完全理解作者所欲表達的情感。但踏入蟾蜍山之後,那一瞬間,彷彿穿越都市叢林的枷鎖,跌入一個神奇的時光隧道之中,揉揉雙眼,原來回到了美好年代!靜靜的,耳畔傳來孩子們追逐著同齡夥伴所傳來的歡聲笑語。

我想是時間暫停了吧,在這裡所有人都放下了手機、遠離了電腦,共同在室外觀賞電影,放眼望去,周圍有古樸的雜貨店、木製的桌椅,還有可愛的居民。時光流轉,燦爛千陽,幸運地,在都市發掘一處被遺忘的世外桃源。

🔹《我山》常設展

  1. 展覽期間|2023.09.02–2024.08
  2. 參觀時間|10:00–17:00 (週二至週六,每週日、一蟾蜍山大客廳休館)
  3. 展覽地點|蟾蜍山煥民新村大客廳(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19巷66弄12號)
蟾蜍山【我山】共創展
煥民新村星空電影院與狸貓小報
手作水果枝仔冰創作
煥民新村展覽空間
《蟾蜍山大客廳》活動

▌芳蘭大厝與義芳居

後來,我們一同漫步至蟾蜍山下,導覽員熱情地為大家介紹—一座充滿歷史意義的建築 ,它建立於清嘉慶時期、由福建泉州安溪的陳振師移墾而來的,後來發展成「芳蘭記船頭行」。

另一棟古厝 — 「義芳居」,位於「芳蘭大厝」的西側,在荒廢的台大第八宿舍後方,為「芳蘭大厝」陳振師之養子陳朝來所興造。導覽員告訴大家,這種門口埕現向內「凹壽」類型的古厝特色,基本上就是「安溪厝」。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建築外牆上點綴著多個槍孔,用以抵禦外敵的入侵,這片土地因此保持了歲月的守護,也承載許多家族的情感與歷史的傳承。

「大安區的安溪人以高、張、林為大姓,唐末黃巢之亂,這些家族由河南光州固始縣南遷至福建安溪。清代時福建安溪的人口增加、耕地減少,又因為天災人禍不斷,使安溪人再度面臨遷移。他們聽聞『臺灣好賺食』,因此冒險渡過黑水溝,來臺另闢新天地。」--《大安區高氏安溪厝:文資保存運動40年,難以跨越的都更難題》〉(作者:蕭文杰)

芳蘭大厝
義芳居;右圖為用來防禦外敵的槍孔。

▌臺大生物技術系的乳牛場

之前一直聽說臺大的畜牧場有養牛,但還是第一次踏進這裡,很開心。後來才得知繞到後面還有羊🐑、豬🐖、雞🐣,是一個很酷的地方。

臺大乳牛場

▌結語

實地參訪霧裡薛圳與蟾蜍山後,讓我深刻體會到文化資產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建築的結構與景觀上,更重要的是它們代表著歷史與文化的象徵意義。在現實中,我們往往會看到許多古厝的白布條上炙熱的表達訴求,這些物件傳達著宗族歷史與家族內部分歧的掙扎。總之,此次的走讀活動讓我更深刻地明白文化資產的重要,也明白在保護與活化之間找到平衡不太容易。

--

--

Peggie

Culture | Sustainability | Study notes | All you need now is little imag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