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年前修習凱基投信、國貿系與金融系合開的實務課程,由丁董事長率領公司高階主管授課。原本以為能在課程結束前,把每一堂課的收穫一一記錄下來,仔細回顧與整理,但現實總是無法隨心所欲。
隨著學期進展,報告的壓力漸增,文獻閱讀的頁數也越堆越多,不斷交織的事物讓時間變得碎片化,計劃一再擱置。手寫的字跡早已不再像剛寫下時那麼鮮明,甚至有些褪色。一筆一畫,彷彿帶我回當時的課堂。
▌投信客戶面面觀 & 認識高股息 ETF
在這堂課中,講者說明定期定額投資計畫(RSP)對於 young generation 的重要性,並以全球股票市場為例,說明 RSP 的優勢;簡介凱基優選高股息 30 ETF ,闡述多因子策略在高股息 ETF 設計中的應用,最後提及我國資產管理產業的發展趨勢。
延伸思考的問題
- 多因子策略如何應用於其他主題 ETF?
- 我國 ETF 市場快速發展,未來可能會面臨哪些監管方面的挑戰?
▌台股基金 / ETF 經理人工作簡介 Factor Based 股票投資策略之探討
講者簡單自我介紹後,隨即進入正題。他提出一連串問題,像是靜水微波般,攪動著階梯教室內一層一層的空氣。以「問題」為導,引領大家穿越既有的疆界,將零散的知識重新排列,進而應用於核心問題。
- 請大家用三句話分別形容台股經理人與 ETF 經理人的工作內容
- 透過數據分析,探討 1,700 家可投資公司需要多少研究員
每位研究員平均需負責多少家公司?研究的深度及廣度為何?是否需要專精於某些產業的研究員?是否能仰賴科技工具輔助研究的進行? - 透過生活化的例子,引導思考選股策略、買賣時機與權重分配
口香糖?同樣商品價差顯著時,當然選擇較便宜的雜貨店購買?電視機?考慮流動性、便利性? - 探討產業趨勢、股價等因素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AI 產業?晶圓代工? - 請大家以三個重點架構,分享對 00915 設計機制的看法
分散投資?投資報酬率?成本低?指數追蹤?
▌臺灣資產管理業 行銷實務
在某一堂課下課後,我們小組聚在一起討論期末報告的內容。來自不同科系的大家圍坐在教室的一角,桌上散落著平板、筆記型電腦與厚重的原文書,氣氛輕鬆活潑,但每個人的眼神都充滿專注。
討論的重點是針對凱基投信的印象,每個人都開始回顧自己的感受與觀察。我首先提出我的觀察,認為凱基的「品牌形象不夠鮮明」,難以在眾多金融機構中脫穎而出,與其他知名的投資品牌相比,凱基的品牌辨識度似乎有些模糊,不容易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另一位組員接著分享她的看法,她認為凱基投信在市場策略上,對「學生族群關注不夠」,似乎缺乏吸引年輕投資者的策略或產品,導致學生們對它的了解有限。
隨著討論的深入,大家的觀點越來越多元。有些人覺得,儘管凱基在「年輕市場上的存在感較弱」,但它的產品具備一定的專業性,對長期投資者、高所得族群有吸引力。然而,這些特質可能在年輕消費者中難以引起共鳴,因為年輕人通常偏好新奇的品牌體驗。總結為以下兩點:
- 凱基如何吸引年輕族群?
- 凱基如何符合市場趨勢,同時強化品牌形象?
後來,我們有幸聆聽到 Jemma 分享凱基的行銷實務,從中感受到行銷團隊在凱基後來發展中將會帶來的影響(有些已經做出改變)。
- 品牌形象塑造
透過品牌圖案、品牌宣言及品牌原型,建立專業形象。品牌宣言強調追求金融財富與心靈財富的平衡,以提供優質的投資產品、解決方案與服務。 - 新產品推廣:以 IPO 基金為例,凱基投信採取多管道推廣策略
傳統與數位廣告、電子商務平台、自媒體
延伸思考問題
- 品牌推廣活動的效益如何衡量?
- 如何持續創新品牌推廣策略,以吸引更多投資人?
- 如何應對負面新聞和輿論,以保護品牌聲譽?
▌CDF MKTG CMO Gabriel Heredia 擔任客座講師
Gabriel 分享他 25 年來的行銷經驗,包含他在花旗銀行、匯豐銀行、中國信託金融控股等公司的經歷,討論新冠疫情爆發後媒體消費行為的變化,以及金融產業如何運用媒體組合及行銷通路策略。此外,他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並介紹 NPS 作為衡量客戶滿意度與忠誠度的指標。
NPS 的好處除了提升客戶滿意度之外,還有以下優點:
- 提升客戶終身價值
- 展現對客戶意見的重視
- 預測營收成長
- 與競爭對手進行比較
- 了解顧客觀點與需求
印象中這堂課設計幾個行銷組合的題目,讓小組之間進行討論並作答。老實說,我覺得題目很有趣,但可惜的是教室太寬敞,而且是階梯型教室,不太適合小組討論。我也注意到有些同學可能臨時有事請假,導致組內人數不足,討論起來比較缺少腦力激盪的感覺。
▌金融業 AI 發展與應用
深度學習為主流 AI 技術,當時已經導入金融產業中,例如 AI 偵測洗錢交易、中小企業信用風險平台、生物辨識提款、車險定損定價、IndexGPT、電話滿意度調查、AI mentors 等。也許不是相關科系的原因,這堂課我自評學習有限,也沒辦法有太多的討論,整理三種課程中提及未來人才所需的能力:
- 程式與雲端研究力:具備 Python 經驗,並具備統計相關概念(聽起來又是老生常談,但學生在學校有很多資源可以爭取)。
- 挑戰力:積極學習 GitHub / Open source ,並且了解應用範疇。
- 創意力:結合新興科技應用於實務中。
▌主動投資策略新趨勢 - 多重資產基金
- 多元資產類別的投資組合
e.g. 股票、債券、匯率、商品等。
優點:可根據投資目標(報酬與風險)選擇合適的基金。e.g. 中美貿易戰期間,全球股市的劇烈波動促使投資者尋找能夠抵禦市場波動的投資工具,應對市場變化、降低整體風險,從而獲得更穩定的回報。 - 主題式基金
近年來成為市場新寵兒。
成功關鍵:品牌、主題、明星經理人。 - 值得思考的問題
以美國股市為例,哪些指標是重要的?
在挑選投資標的時,如何評估各項指標的重要性?
▌債券 ETF 與債券基金投資流程與實務介紹:債券投資策略之創新及實務
三位講師分別介紹主動投資管理與被動投資管理的差異,從資產管理者、投資者角度分析投資方式的優劣。
- 主動投資管理(追求超越市場基準的「超額」報酬)
基金經理人會根據基本面或因素分析挑選標的、需投入很多研究資源、流動性低、管理成本高,比較能降低波動。 - 被動投資管理(追求與市場基準「相同」的報酬)
不會考慮公司的個別基本面或公司相對價值、投資成本低、投資組合透明、流動性高。
延伸思考的問題
- 除了追求報酬,投資者還應考慮哪些因素?
- ETF 等被動型投資工具越來越受歡迎,是否對主動投資管理產生哪些影響?
- ESG 日益受到投資者關注,如何將 ESG 因素納入主動與被動投資管理?
▌結語
綜觀以上,我認為資產管理隨著全球經濟環境持續不斷的轉變,牽涉到地緣政治、全球供應鏈、利率變化、ESG 政策,還有 AI 科技日新月異等因素的影響,傳統的股票或債券投資顯然已無法滿足現代人既有的選擇,至 2023 年為止,另類投資(不動產、私募股權等)規模已經超過 10 兆美元,蓬勃發展發展著。
在修習課程的過程中,我們進一步接觸到「被動投資工具」、「數位化科技的運用」,以及「固定收益產品」等議題,結合財務管理課程中學到的選擇權及其他衍生品工具,不難發現,隨著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技術的進步,選擇權的定價模型及應用將變得更加精準。換言之,資產管理公司將能夠利用其分析市場動態、預測價格變化,藉此優化選擇權交易策略,未來的資產管理可能會更加依賴於科技,以適應市場變動。
近年來,我國 ETF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特別是投資者對高股息產品需求的增加,成為推動整體資產規模增長的關鍵。舉例來說,凱基投信推出的「凱基優選高股息 30 ETF」在設計上採用多因子策略,透過不同因子篩選具穩定高股息潛力的標的,滿足投資者追求收益與穩健投資的需求。凱基投信也順應市場變化,積極開發新產品並調整拓展市場的策略,進一步鞏固其競爭地位。
對我來說最大的改變是了解不同樣態的投資產品與策略。過去對投資的理解局限於傳統股票與債券市場,但隨著課程的解說,逐漸接觸到更多元的金融工具,e.g. 另類投資、衍生品、私募股權、不動產投資信託等。雖然說這些產品各自有不同的風險與報酬特性,但如何根據市場的波動、投資工具的屬性與個人目標進行妥善配置,成為往後學習的方向。
▌資料來源或參考資料
- 凱基投信
- 什麽是多重資產投資?
- 《研究報告》多重資產基金喊燒 募破百億
- ESG 投資主動式、被動式孰優?結果揭曉
- 第一金投信全球永續影響力投資多重資產基金 11/6 起募集
- 美股投資前必修課:美股三大與四大指數,關注方向大不同
- The use of Net Promoter Score (NPS) to predict sales growth: insights from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uly 202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