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內國家大學所屬經濟大學( VNU-UEB )辦理的暑期課程,開放給全世界的友校學生申請,原定課表半個月,但因疫情肆虐的影響最終改為三天,以下將敘述收穫、亮點與心得。
▌前言
會參加 VNU-UEB 的線上課程純屬意外,原因是某天和朋友討論另一堂線上課程時,順手點進去學校的國際事務處網站,映入眼簾的課程提到「越南經濟、政治與產業發展」內容,吸引了我立即報名。然而在距離開課前夕,我收到校方寄來的延後開課通知,當時覺得約莫再一個月就要開學了,因此上到課的機會應該不大吧,幸好過幾天就收到開課通知了,而且時間上可以。
▌課程 D1:Review of Economic Reforms since Đổi Mới
課程一開始,教授先要大家用3個詞彙在 menti ,透過簡短描述2045年覺得居住的地方會是什麼樣子?對越南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透過有趣的互動,揭開序幕。接著介紹越南美食時,各國同學也熱烈地在對話框內說出對於越南食物的接觸。
然後開始帶入經濟與政治發展介紹。越南過去30年的發展令人矚目。在 Đổi Mới 領導下的經濟和政治改革於 1986 年啟動,刺激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將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轉變為中低收入國家。
Đổi Mới 是越南文「改革開放」的意思,課堂中教授主要是透過英文作為授課語言,僅少數的專有名詞以越南文呈現(覺得很親切),好比說在英文的使用上很難表達「改革開放」之意,也沒有一個既定的語詞,雖然說有些人會使用 " reformation " 或是 " revolution ”,但不完全貼近原意,尤其許多人聽到「改革開放」四個字時會率先想到由中國提出的政策,而非直接聯想到越南的改革開放計畫,不過這兩者是有關連的,越南是因為看到中國改革開放而受到影響,進而學習與效仿的。
教授從1945年代背景的政府與市場角度出發作敘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Vietnam’s Subsidy Economy between 1975 and 1986 -- 那是一段補貼經濟下的時空環境,極度困苦,舉例來說,如果當時擁有一輛古老、處於故障邊緣的自行車,即會被認為是一種奢侈的享受,由此不難看出生活在那樣處境下的人們,平常要溫飽自身家庭都有一定難度,更別想說普通玩樂了。Vietnam’s Subsidy Economy Period 又稱為 " Beo cap " 時期,是由於越南社會管理機制的不健全,以致於發生社會物質匱乏的狀態,衍伸出生產力低迷、精神生活的受限。換句話說,它壓抑了許多人的智慧與勇氣,埋沒學習機會,像是一瓶瓶潛伏於碳酸飲料裡的二氧化碳,企盼地等待開罐日的到來。
後來教授也說明了越南與 ASEAN (東南亞國家聯盟)之間的互動。根據世界銀行( World Bank )的網站資料顯示,越南與 ASEAN 於 2010 年簽署東協貨品貿易協定(ATIGA),透過逐步降低關稅的方法,藉以讓關稅以分階段實施、減免更多,並在 2018 年完成全部關稅減免的任務,優惠率高達98.6%。ASEAN 人數約6.5億人,越南地區生產總值(GDP)達3.111兆美元,GDP成長率平均每年4.7%,從中可以了解到目前越南已經成為 ASEAN 重要貿易對象。
此外,教授詢問大家是否了解亞洲四小龍(1960至1990年代期間,台灣與韓國、新加坡、香港被譽為「亞洲四小龍」)?對其了解多少?一開始我覺得這一題不難,雖然說同學可能無法回答出完整的答案,但答對 2-3 個的人數應該不少,但發現同學對這個問題似乎無概念。
這其中包含幾個值得討論的地方,不過這邊純粹紀錄幾個思考點,不作篇幅的闡述:
(1)本身為亞洲或非亞洲學生
(2)自己閱讀學到的或在校期間的教科書內容
(3)怎麼看待現在對「亞洲四小龍」的差距與態度
(4)為什麼「亞洲四小龍」裡面不包含日本?(在日本讀書的越南同學問我的)
(5)站在此刻的時間軸,哪些是現代「亞洲四小龍」?
網路上也不少人針對這個問題提出個人看法,整體來看,有很大的原因和商業環境、政黨競爭、創業環境都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每個看似不相連的面相仍舊彼此鑲嵌在一起,環環相扣著。以新加坡作為例子,新國目前是世界經濟最自由的國家之一,根據世界銀行( World Bank )的網站資料顯示其 GDP 從 1960到 2018 年始終維持上升的趨勢,截至 2017 年人均國民總收入為 54,530 美元,同時在「經濟發展」、「納稅透明」、「法治完善」等項目都是處於前段的排行榜位置,加上長年維持較低的企業所得稅率(約為 17% ),因此在地理位置優勢與強大經貿網路之下,吸引許多外商進駐,不難看出新加坡早已成為世界重要國際都市,帶來各行各業的人才與技術。
▌課程 D2: Nation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 Culture in Vietnam
第二天的內容從文化的角度切入,一開始同樣以 menti 的線上互動網站,讓同學們填入各自的想法,剷除遠距離的互動隔閡,而且對每個人的想法給予尊重與認同,這點我很喜歡。
接著教授透過 Edgar Schein’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riangle 說明文化特色的廣度:由外而內為 Artifacts, Espoused Values and Underlying Assumption 三個區塊,還有文化角色、強/弱文化的區分等,內容從公司、企業朝向國家整體呈現講述,前面內容幾乎等同過去企管系的「組織文化( Organization Behavior )」並且希望同學依據提示、辨別幾個地區國家的文化象徵,最後根據2021年越南的數據資料、帶回越南的企業文化層面,比較高階與中階經理人的差異。
我覺得教授很用心準備課程,除了口頭說明外,簡報上有很多圓餅圖、比較表等圖表化內容,增加不同文化背景同學的吸收程度,畢竟一張圖片往往能勝過千言萬語!最後,教授邀請大家玩 Kahoot 遊戲,內容多與課程講述有關,但感覺有些同學對軟體不太熟悉,因此蠻容易就能取得不錯的分數(有點好奇歐洲同學有玩過這個互動遊戲嗎?當時忘記詢問他們了,但我查了 Kahoot 的發源地在挪威,那基本上應該不陌生吧?另外也不確定非洲同學有沒有玩過~)。
▌課程 D3:期末報告討論、修正與發表
課前收到課程連結信件時,也收到一份期末報告的分組名單,我們這組的報告是第二天下課以後,日本同學開了一個 microsoft teams 即時通話,才讓整個報告出現巨大的進步,相當具有爆發力。
但不確定是否因時差、當時課後即時邀約等因素,當天實際討論第一版報告只有三人(日本男同學、在日本讀書的越南女同學、我),在他們的帶領下我們一邊回顧跟主題有關的課堂知識,一邊共同編輯 google doc. 簡報,也交流了兩邊的文化、政經議題,在快速且有效率的互動之下,不到一小時我們三人大致完成隔天的報告。
最後一天規劃每組有半小時與 mentor 請教與討論的時間,每個教授會被分配到其中一組,並近距離提供意見與指導,但當我第三天下午登入 link 時,赫然發現裡面一個 team member 都沒有,哇!大家該不會忘記了吧?還是因為時差的關係沒注意到變動的時間呢(比前兩天上課時間提前半小時)?完全不知道怎麼會這樣的我、以為會很尷尬,畢竟我必須撐起整個 meeting time,不過另外一方面覺得很讚,想問什麼問題都可以吧!
事實證明教授人超好,她除了熱情叫我名字、跟我打招呼之外(我很訝異她記得我,因為整個班上人很多!後來才想起來因為來自同一所學校的原因吧,教授是在台灣讀完碩士回去越南的,也因此留下特別印象吧哈哈)然後我們開始聊兩地的疫情、昨天討論的期末簡報架構,也聊未來規劃!後來同學們陸續進來了,因為大家基本上很不熟悉,於是每個人先自我介紹,也聊聊暑假做了哪些事情。隨即,教授協助我們針對前天製作的簡報做調整,我們也在最快的速度下進行等會兒的口頭報告章節分配,時間有限、緊張刺激,但一切仍井然有序。
最後的報告時間,我們這組蠻順利的,大家也沒有過於緊張而失常,反而還留下兩分鐘的時間讓教授與同學們發問,有同學詢問當地居民是否擁有法文的日常溝通能力(越南過去被法國殖民統治過,不過目前僅一些人會法文),正巧這題前日開會時我有提出相同的疑惑xD 因此越南女生立刻接招回復,神情從容不迫,超級佩服她的,最後在教授們協助補充之下,畫下美好的句點。
會說美好是因為報告這件事真的沒有花很多時間,極具效率,簡報內容完整且架構清楚,缺點就是一起完成報告的人不多,無法代表團體的想法或是因溝通而產出的結晶,也沒有時間和其他同學進行深入交流與互動,有些可惜。
▌心得
回頭來看這三天的學習時光,除了體驗國際課程之外,也見識到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同時教授講述歷史文化時,我會思索背後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哪些因素形成的;透過這次的交流機會,我也不斷思考如何面對同學提出的疑惑,好比說他們有興趣了解我們的歷史、風俗文化或生活習慣,於是在對話中不斷拋出問題,試圖在短暫的時間中得到一些答案。
我想有很多東西是人與人交流之後,透過對話與了解的過程牽引出來的反思,帶領我們重視那些被遺忘的、被忽略的細節,經由重新檢視之後,留下深深淺淺的印記。好像從背後推著我們向前、企圖讓我們全方位更認識自己,得以從各種角度重新學習、再一次歷經蛻變。總之,很謝謝暑假能參與 VNU-UEB 的線上課程,謝謝你們帶給我難忘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