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PU PIETN’21|線上課程心得

第四屆臺北大學暑期國際經貿談判跨校學分學程的收穫與心得。

Peggie
10 min readSep 29, 2021
Photo by Headway on Unsplash

▌申請動機

當初申請有兩個原因:第一想練習英文、了解經貿法的學習輪廓,這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第二是粉專上提前釋出的跨領域的課程,多元有趣,而且授課老師學經歷非常豐富。

Photo by Green Chameleon and Siora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申請文件

  1. 身分證與學生證正反面影本
  2. 自傳:含個人學習與成長歷程、申請動機及生涯規劃等,3,000 字以
    內,以電腦中文繕打
  3. 語文能力檢定證明文件
  4. 其他相關經歷:有利審查資料

▌課程

  1. 基礎課程
    國際公法、國際貿易法、國際談判、國際政治經濟學、當代全
    球議題與國際法、經貿英文
  2. 進階課程
    跨域思辨:法律、科學、人文主義;超國界法專題研究;國際
    談判與爭端解決專題研究
同步課程表

▌國際經貿法

學程申請的同學並非限定在法商或語言科系,因此課前無須修過法律科目,負責的王震宇教授,同時也是學程主任,透過淺顯易懂的教學方式,帶領同學倘佯在經貿法的浩瀚之中。

在線上非同步的影片中,教授安排許多與時事有關的問題導引,期待同學查詢相關資料並發表在 Google Classroom 的留言區,督促自我學習進度與強化課程內容的延伸。像是詢問同學 IMF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現任總裁是誰?是否贊成WTO ( 世界貿易組織 )共識決?WTO 共識決的正面/負面影響為何?WTO 第十二屆部長會議( MC12 )舉行的時間及地點?WTO兩會員間貿易糾紛是否適合以大會方式討論?WTO 爭端解決機構 ( Dispute Settlement Body,DSB)對美對中實施關稅之判決?倘若締約國大會輕易豁免一締約國 GATT 下之特定義務,是否符合公平正義原則?任選一國的貿易政策檢討報告作分析等。

章節中涵蓋不同的問題與彩蛋,教授並不勉強同學都要進行回答,是選擇性的,畢竟課程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如果有意願了解更多,甚至想要在線上 meeting 詢問更多 details,教授都會很樂意回覆。可是我自己認為個人在留言區回覆之後,應該要提升同學之間相互討論的程度,而非單方面的回答,肯定能促進交流與討論。話說,我並沒有在課程上線第一天就開始上課(想說是自主學習模式,而且我當時還在撰寫通識 philosophy 小論文哈哈),大概半周後才正式加入。

另外,第一個影片的尾聲,教授幫大家整理了一個國際經貿法主題的思考層級與架構,他說未來碰到經貿法問題時可以用來運用:

(1)過去的議題框架:不論是在國際組織、國際法、決議、協議等內容之中
(2)美國總統的態度:川普不接受經貿談判與現任總統領導下的變化與進展(e.g.WTO 裡面的談判→多邊會議談判→多邊決→法律效力高)
(3)經貿談判過程(e.g.雙邊談判->美國與日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美加墨貿易協定)
(4)經貿訴訟案例分析(e.g.爭端解決機制中的案例發展)
(5)國內立法會如何發展(e.g.綜合國際法之後,如何在國內落實)e.g. 關稅、專利授權、原產地規則、傾銷、防衛措施

▌當代全球議題與國際法

這部分共有十單元,每個影片的老師們分開錄影的,前後並沒有特別連貫,基本上建立在「當代全球議題」的主軸上。

我自己對「韓國禁止進口日本核輻射漁產品爭端之研究」這堂課印象深刻,教授從案例事實、小組裁決內容、上訴機構裁決內容,一步一步帶領大家深入了解議題,並在最後進行案例評析與影響啟示。2011 年各國針對日本某些輻射漁產品採取進口限制,韓國禁止日本輻射漁產品的措施產生爭端。照理來說,WTO 爭端解決小組的標準程序為6個月,但案件從 2015 年成立小組,直至 2018 年才公布小組報告,顯然時間有點長。日本主張韓國措施不符合 SPS (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第2.3條、第5.6條、第7條及第8條相關義務,尤其是在貿易限制與歧視性待遇方面。

這讓我回想到上學期修習國際法課程以「拉格朗案(LaGrand case)」作判決分析,當時初次接觸法律議題報告的我們,在沒有人帶領的情況下,上網看了無數份中英文案例分析、論文與專刊闡述,逐漸摸索出報告軸線:鎖定在時間軸、法律條文與判決意見上,再輔以不同法官的見解,進而剖析不同立場。

另外,在「國際漁業環境變遷與談判」課程中,老師近一步說明國際漁業談判的漁船糾紛與法律限制,尤其討論到 IUU ( 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的漁捕行為,在非法的補貨情形下造成嚴重的生態浩劫,帶來無法抹滅的傷害,最後提到我國參與 IATTC ( Inter-American Tropical Tuna Commission )的修約談判最為精采,很難得有這種機會聽到 IATTC 的細節、國際之間的互動關係。

▌國際私法

這堂課為同步課程,老師非常用心設計課程,試圖讓非法律科系的同學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三段式論述的邏輯,從而系統性的回答國際私法牽扯的案件爭點,透過小組討論的規劃,強化同學們在疫情之下的遠距離互動與議題論點分享,增加同學之間的認識。(雖然第一堂課我就因為回答問題錯誤,而有些緊張)

▌高科技公司營業秘密的保護

在這堂課中,我們接觸到高科技公司內部的隱私與營業秘密侵害救濟,不過我會對這堂課有興趣是因為之前修過學校個案討論課,當時討論到高科技產業的「智慧財產權」問題,該如何掌握核心技術自保、如何在商標保護與專利布局下做好策略,引發班上的激烈辯論。所以在聆聽老師講解營業秘密的保護手段時,很有感觸,擁有豐富經驗的講師透過兩個層面做分析:法律面(e.g. 法令、契約)以及物理面(e.g. 接觸控管、資訊分級與稽核制度),嘗試將專利權的難處與注意事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提升同學的法律認知。

▌會議英語與國際談判

特別謝謝 Peter 老師,為了提升同學在疫情之下的談判實務演練,因此安排同學以分組的方式撰寫 Opening Statements 以及 Closing Remarks 的方式,並且多次透過 Line 針對各組表現提供改善建議,從一來一往的互動中吸取許多要領。

  • Introductory Remark 主要是提及什麼情況下走到談判的?
  • Introduce Actor 必須介紹代表
  • Tell the Story:經歷過的來龍去脈(此代表團在國內的情勢 / Ex. 來自美國國內農民的壓力 / 要求政府出面幫忙 )
  • Discuss Weakness:靠談判希望跟對手達成的解決方法與強化雙方利益
  • Provide the Conclusion:總結 / 經由談判我方的預期
  • 句型簡短有力、正式口語、少用子句
  • Closing Statement 轉為結論的寫法即可

儘管課堂講授的時間非常有限,但老師還是補充許多案例並安排同學分組闡述,而這次能深入在一個議題的正反方討並撰寫成為 statements,對我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科技烏托邦、人工智慧與串流社會

講師從 Kevin Kelly 的書籍《 The Inevitable: understanding the 12 technological forces that will shape our future》 ,談到「我們即將離開固定的名詞世界,踏入流動的動詞世界」。什麼意思?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工智慧與嶄新服務不斷推陳出新,然而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變動,其實存在著脈絡,而我們必然朝向幾個方向前行。接著討論了「進托邦( protopia )」概念與其分支,從中串聯各種社會問題。

▌學術講座資源推薦

提供修課同學許多額外聆聽講座的機會,拓展視野、加深理論與實務的應用。

  1. 2021 年亞太研究論壇
    這是國際法學會與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聯合辦理的線上論壇。
  2. 110年9月30日至10月1日數位貿易政策線上論壇
    介紹平臺經濟模式衍生的課題,像是「數位稅的發展」、「隱私保護與資料自由傳輸對資料經濟的重要性」的討論。
世界國際法學會與美國國際法學會 2021 年亞太研究論壇

第一場當時因為有同步課程,因此教授要我們自行取捨參與的意願;第二場的數位貿易論壇我有參加,當天與會的人員幾乎都是法律系學生、碩博士研究生與相關領域的教授,雖然對我而言有難度,但還是從中收穫很多。

好比說有篇闡述「數位稅對跨境服務貿易之影響」的議題內容,引起我關注「數位稅(Digital tax)」這個名詞。

事後我進一步查詢關於「數位稅(Digital tax)」的資料,不僅是各國熱烈討論的稅制焦點,也成為許多國家之間的貿易爭端源頭。2019年美國川普政府針對法國剛生效的數位服務稅,啟動301條款調查法國進口酒類以及廣告鎖定服務(Advertising targeting services)。近年來許多繳納數位稅的公司開始想辦法轉嫁費用,e.g. 亞馬遜為了支付法國、英國和義大利的稅款,因此向商人收費,此外許多歐洲、亞洲國家紛紛跟上,帶來新一波的數位化發展與費用轉移,值得觀察與研究。

▌心得

今年因疫情的關係課程改為線上模式,除了無法與授課老師有直接的互動之外,同學之間利用課餘時間交談與討論的時間也不多,學長姐過往會利用午休時間和同學閒聊,談及彼此的科系學習與未來目標,但這些在今年的課程中幾乎很難做到。

話說回來,主要的經貿法的課程必須完成測驗題的方式,檢驗個人的自主學習狀況,值得其他課程效仿;期末的經貿談判會議以組為單位進行線上討論,依照 Peter 老師的課程架構撰寫主題開場與結尾,討論過程中組員從自身領域出發闡述個人看法、激起多元的討論;國際法部分則提供主題,可自由選擇1-3個角度,提出爭點、實際運用理論加以分析。

總之,大部分的課程皆為預錄的模式,因此學習狀況端看個人暑假的安排與投入程度。

▌結語

這兩個月的課程帶給我的收穫遠比想像中多,除了基礎國際貿易法與國際公法課程之外,也有人文、資訊、大使講堂與國際英語談判技巧的課程,在暑假期間接觸到不同領域的知識,學習邏輯化闡述觀點:

找出「核心」,再來思考「第一外環」的議題面向,也就是核心問題的向外延伸,深入討論、發掘潛在因素,然後接續找出「第二外環」、「第三外環」的機會,找到合適的關連性需求,一圈一圈地往外擴散,最終建立自己的思考系統,嘗試將不同領域的知識有條理的表達,進而在面對問題時能思考更加周全(好難!)。

最後還是感謝籌畫這次課程的教授、行政人員,即便在疫情下,還是讓我們接觸到很多知識,受用無窮。

--

--

Peggie

Culture | Sustainability | Study notes | All you need now is little imag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