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筆記、理解、輸出與反覆思考能力
發現自己還是很不會寫筆記,這句話感覺更應該出現在十年前的課堂中,但至少現在發現問題、嘗試找解決方法哈哈。不過換個角度來想,方法本來就沒有完美的,只能一直追求更有意義與效率。我覺得自己很常在課堂紀錄筆記的時候,無法精準地記下內容,也很容易寫得很雜亂,又或是遺漏掉某個重點,因此回頭來翻閱這些內容的時候,往往無法有效率review、浪費太多時間,影響到其他事情的安排。
坊間書籍很常會推薦「康乃爾筆記法」,我覺得應該來試試。
什麼是「康乃爾筆記法」?簡單來說,是把筆記本分為三個部分,右邊一大塊是「筆記欄」,而左邊兩小塊分別為「整理欄」與「摘要欄」。我自己是覺得這個筆記傳達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不論今天用何種方式做為紀錄的工具,都必須把自己對筆記的理解、意見、想法、批判,徹底消化後、變成自己的知識。
*北一女學霸10招讀書技巧摘要
(1)大綱(腦中章節系統) (2)範圍(老師重點範圍/考古題) (3)圖像(畫圖表達/了解細節) (4)比較(異同製表) (5)背誦(反覆到記得/造句) (6)教學(教人&被教/不同老師同學教過) (7)詳解(看抄詳解重要觀念方法) (8)回想(剛讀的重點是) (9)習慣(建立自制力習慣) (10)濃縮(考前重點手冊) - 習慣、進展與追蹤能力
這是在聆聽 podcast 《下一本讀什麼?》其中一集「EP.232 《習慣紅利》讀後心得:改變習慣的好處和四個步驟」過程中講者所提到的:要培養一種顯而易見的習慣,並引導自己注意到這件事情,可以透過進展過程中真正去體會的心態,感受整件事情帶來的情緒,最後以追蹤的方式,保鮮這些情感連結與感觸。 - 英文累績與口語表達能力
增進情境學習環境、提升學習密度。 - IRAC 案例分析法
這學期在分析 case 的時候,我總是效率很差、並且在重點掌握方面仍舊不夠精準,導致口頭報告容易失焦,或是大家聽完一頭霧水(?)。雖然說過去的學習背景與法學訓練有相似之處,但基本上對於如何看待一個案子,或是一件事情的切入角度仍有許多不同的地方。法律案件基本結構為:問題、法律規定、分析、結論。從一開始確立「具體問題」,而非著重在與大框架下的問題,然後敘述法律規則用於描述哪些法律適用於上述確定的問題,這裡的規則是指普遍適用的一般規則,而不是對某案件的結論性概括。緊接著是涉及上述法律規則應該要用於何種具體案件事實。意思是說,用案件事實來推導說明具有普遍性的法律規則是如何得出本案具體結論的,並且這種分析要將大小前提(三段論)融合在一起。聽起來有些複雜,就我而言確實真的不太容易,讓我整個學期都環繞在學習、嘗試、犯錯,再嘗試、再犯錯的漩渦之中。 - 時間管理能力
不確定是不是還在適應的關係,整學期時間管理超差的、事情也沒有做好,但另外一方面也學習到「不能太執著」。一旦發現自己在一個問題、一個切入案件的角度花費的時間過久,又或是一個 case 遠超過自己所能負擔與付出(包含時間與心力)的程度太多,應該適時的放手(這件事情真的蠻困難、蠻遺憾,而且往往已經付出許多時間成本了)。 - 與自己對話、找自己的定位
忙到焦頭爛額的時候,不能忘記初衷、多問問自己為什麼,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結合過去擅長的學習或工具,掌握好自己的步調、抓住快樂。 - 運動習慣
盡可能找空檔多運動。 - 思考知識如何與實務結合,又或是可以實際運用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