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學與轉學後的生活

Peggie
10 min readMar 10, 2021

--

2019年換到政大讀書。一年多來,有很多新舊朋友常會問我許多問題,譬如說當初為什麼想要轉學?轉學考辛苦嗎?轉學準備有補習嗎?不害怕失敗嗎?你覺得北商跟政大有什麼差別?如果重來一次還會願意投入轉學考嗎?你未來的規劃又是什麼?

裡面很多問題是很難用三言兩語輕描淡寫的,但有沒有後悔付出時間去轉換環境這件事,那我的答案肯定是沒有。

「希望到後來你是說著幸好,而不是早知道」這是準備考試中看到,而我一直勉勵自己的一句話。

Photo by Green Chameleon on Unsplash

▌前言

在校期間多在參加社團、營隊與競賽,還有一些實習與打工經驗,這讓我接觸到不少他校的同學,並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也許是在這樣的交流與互動之下,一直讓我思考自己喜歡的領域是什麼、該如何精進自己,也曾經訂下目標要申請學校交換學生,並著手準備雅思考試,然而在準備過程中有些變動因素促使我進一步思考,萌生了插大的想法。

Photo by Element5 Digital and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初:點點滴滴

入學暑假,導師要我們閱讀嚴長壽經營管理策略的《總裁獅子心》、作家米奇·艾爾邦沉重卻寓意深遠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一年級讀企業概論、會計學、企業倫理、分析商業新聞的時候,我連一家企業都沒有參訪過;二年級接觸中級會計學、經濟學、辦公室應用軟體,在練習 ppt 證照考試時,意外發現國外盛行像是 Powtoon Prize 等多元類型的軟體,並且取代傳統簡報的樣式,彌補市場制式、單版的風格 — 那時覺得:雖然 ppt 是基本,但希望有更多機會去學習與嘗試。

專二的時候,看到學校網站上社會企業體驗參訪暨競賽的資訊,感覺是一個很酷的活動,想都沒想開始詢問班上組隊的意願,更由於那時需要兩位指導老師,於是找上一年級的班導與國文老師。老師們雖然突然多了這份「負擔」,但他們並沒有猶豫太久便同意了,還找來了一些關於社會企業的報導文章,幫助我們能夠進一步了解,也讓我們對這個主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因此,後來我們高二時,幸運地獲得了大專組的肯定。

緊接著暑假,我參與了教育部辦理的研習營、臺大管院營,接觸了來自台灣各地前幾志願的高中生,打開了我的視野,也因為在討論報告、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對於目標的堅定,明白與同屆之間的距離。

專三的時候,出現了統計學、微積分、民法、商事法、成本會計、人力資源等課程,可是這些內容對我來說就是一個一個的科目,不清楚學了之後該如何使用、會在哪些場合使用上,又或是這些科目彼此之間的關聯是什麼?因此,參訪了黑松 HeySong 集團、中租控股及 Microsoft 等公司,希望透過提問環節,了解管理階層應該具備的硬實力與軟實力;此外,也在法院旁聽法官審理債務糾紛的過程,透過實際接觸,體會法律條文與社會之間的連結。

隔一年,我們踏入財務管理、金融市場、行銷研究、生產與作業管理,及全球化與當代歐洲的世界:明白大型公司的氛圍裡,倚靠團隊每個人的努力。

我們在 Zespri 奇異果銷售商的國際布局裡,發現他們集合四千多名果農、每年行銷預算是營收的 10%,層出不窮的行銷創意帶來驚豔的體驗與人流,除此之外展望世界的市場調查,延伸思考的是跨國溝通、競合策略、FTA 簽署的協調與談判。

同年,參與系上美腦王比賽,有一題問澳洲首都在哪裡?團隊在 Canberra 與 Sydney之間猶豫不決,我說應該是 Canberraㄅ(那一個瞬間,說不上是什麼感覺,但我總覺得很特別、很難忘),後來拿了不錯的名次。

不確定這些事情給我多少勇氣,但當我朝向前方行走時,它幾乎把過去的一點一滴串聯起來。

▌插大準備:上網爬文找資料、請教學長姊

有了插大的想法之後,我花了很多時間上網爬文找資料、請教學長姊,並把自己想要報名的學校和系所一一列出來、去圖書館翻閱相關科系的書籍、論文,確定自己對該領域有一定的興趣、能力,足以應付接下來的準備和考試,另外也跑到學校的其他系所辦公室詢問二技考試的內容、細節以及方法,不過老師鼓勵我有機會的話多去看看外面的環境和資源,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xD

我自己準備考試是有補習的(補其中一科專業科目),但總共報考的三間學校所涵蓋的科目,除了基本的國文(國學常識、作文)、英文(閱讀理解、英文作文)之外,還有經濟學、行政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

▌如何分配讀書比例

覺得要掌握好幾個科目的話,必須分配好科目的讀書比重及優先順序,以便在緊迫的時間下做取捨。會這樣思考是因為每間學校的考科不同,即便有重疊的科目也會有方向、實務或理論的區別,同時共同科目的準備也是必須的(有些人專業科目很高,可是共同科目分數不足還是不被錄取QQ)。

還有一點就是加權比重的規定!因此光是事前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和思考準備時程與規畫其實就讓我花很多時間,但我覺得這個階段蠻重要,從中把所有科目的時間安排妥當、訂定計畫表,才不會越到後期,面臨到大考將至的壓迫而影響準備的心情。

當時有去旁聽。事前寫信詢問教授、第一堂提前抵達,結果教室擠滿人、完全找不到任何一個座位,著急地打電話問學長我是不是沒有機會坐在教室聽課了(幾乎快哭出來的那種),還好後來隨著時間的過去、翹課的人數也增加(?),所以位子就變多了xD

▌運動

占據我讀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以前學校的圖書館和運動場只有一塊小草地之間的距離,每次讀悶的時候就會跑到場邊看球隊練球,或是找人打球。運動能促進多巴胺分泌與吸收,是一種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帶給人快樂的情緒,不過通常滿身大汗之後,晚上幾乎就不會再繼續讀書了哈哈哈,可是話說回來心情能一直維持良好的狀態,運動真的功不可沒。

▌那考上之後的生活有什麼差別?

我覺得要先從圖書館說起。以前同學之間比較少會相約去圖書館讀書,通常是約去學校附近的咖啡店、早午餐店之類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xD 可能座位數量有關聯吧),可是第一天跑去綜圖的時候、我有嚇到(以前就是常窩圖書館的人,可是綜圖才剛開學就座無虛席xD);再來是課程扎實與課餘時間自己投入學習的時間差別,這對我來說也是花了一點時間才慢慢適應的(以前的讀書習慣也不是很好xD 其實到現在我還是花很多時間學習要怎麼有效率的讀書、思考與消化),老師會在教學大綱詳列許多書籍、期刊作為學習領域的延伸,讓有心往該領域學習更廣更深的同學,能從推薦之中找到適合的層面,還有課程學生組成通常是跨學制、跨科系,因此學習和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溝通、協調與時間分配,更是重要的課題。

▌學校資源多

  1. 時間的分配與管理
    內容多元、廣泛,想要聽得種類通常都有,但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因為選擇太多、很常會陷入選擇與分配的障礙之中,或是因為聽了想要的演講,導致下午的學習精神欠佳哈哈哈xD 可是這比較是個人時間管理的能力問題了,在一些經驗之後學會調整,像是午休時間盡量不要規劃聆聽演講,要不然午後的內容相對而言吸收程度就會下降等。
  2. 學習做演講或活動筆記
    從中吸取講座精華,並整理重要的列點(通常為三個),用自己的口吻陳述出來;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會把雜亂的筆記整理成文字,藉以在未來有需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閱讀、反思與成長。

▌考轉學考之前有特別隱瞞考試這件事嗎?

沒有特別說,但好像蠻多人不知道怎麼都知道(對我來說是一種壓力,可是有好有壞xD 像是每當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就會剛好有人問你最近讀得狀況還好嗎?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這條路要謝謝的人太多,尤其在每一個想要放棄的瞬間,能得到一點身邊人的鼓勵;而我也知道這一年多的努力,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另外,特別想說一件事情。考前兩星期全班去吃謝師宴,在言談中不經意透露我準備考試的焦躁,班上有個跟我很好的同學會後突然傳訊息給我(平常他幾乎不回訊息,頂多一個月才回一次的那種)。

「妳知道有一部電影叫做破風嗎?就是在騎腳踏車馬拉松的時候,前面的人要負責擋風讓阻力變小,好讓後面的人保留體力在最後能有體力衝刺,妳現在就是準備進入最後衝刺環節了,擔憂什麼的就讓前面得我們幫妳擋,妳就衝刺吧!或許這個暑假過後名義上我們就不是同班同學了,但我們依舊是好朋友,別後悔自己當初排課的決定!」

逼哭我。

▌最後是一些話

A city speaks to you mostly by accident — in things you see through windows, in conversations you overhear. It’s not something you have to seek out, but something you can’t turn off.No matter how determined you are, it's hard not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people around you. It's not so much that you do whatever a city expects of you, but that you get discouraged when no one around you cares about the same things you do.—— Cities and Ambition - Paul Graham

一個地方、一座城市,甚至一所學校會吸引人,是因為這裡的人文風情、對話討論,又或是環境裡不禁意出現的一霎那,很純粹的一份初心,和一些匯聚而成的亮點,以及許許多多的意外帶領我們到這裡。

會突然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最近在思考下一步的方向,也順便彙整這一年多來的一些心路歷程、收穫和改變,並且依據前一學期的課程學習、做了簡單的收斂,試圖找到下一階段的前進方向。

看著身邊的人一步一步往自己的方向邁進,不管是實習方面的成就,或是研究所捎來的消息,默默看著他們在大學四年的淬鍊下,逐漸蛻變成為理想中的模樣,真的很替他們開心。有些人甚至提前畢業,披著畢業服在環島;有些人在喜歡的實習等待轉正的機會,還有好多好多。

有些人會說,任何事情沒效率就是浪費時間與生命,其實我不完全認同。如果只是把大學生活定義為「拿到一張學歷、以後獲得不錯的工作」,那我覺得這樣的大學生活會有些可惜、也少了許多足夠讓人眷戀的點綴。

也許我的大學生活在其他眼裡是很特別的,但我認為這樣的環境讓我可以盡情地探索、發掘、認識與學習,即便接觸到許多乍看之下與未來工作完全不相干的知識,我想都能成為我日後某一部分重要的養分。儘管我還是很容易緊張。

偶爾慌亂也是正常的吧,只要繼續走想要的路、持續向前摸索都很好的。

「在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會準時」。

海底撈聚餐與畢業旅行

--

--

Peggie

Culture | Sustainability | Study notes | All you need now is little imag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