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選擇題到必考題》讀書筆記

台灣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實戰

Peggie
Aug 20, 2022
Photo by Rodion Kutsaev on Unsplash

▌書籍摘要

這本書由凱絡媒體服務商務長陳顯立、iFit 愛瘦身 / ECFIT CRM 創辦人謝銘元共同撰寫,前半部分享 35 個創新洞察,包括:企業經營的雙飛輪、數位轉型指標、品牌溝通,還有商業轉型的夥伴關係等內容,提供企業轉型的應變之道;後半部則分析知名電商數位轉型的契機與策略,並透過視覺化圖表呈現獲利來源的平台與管道。

Photo by GuerrillaBuzz Crypto PR and Brandon Lopez on Unsplash

受到疫情的衝擊影響,許多商圈在缺少觀光客、本地消費族群銳減的情況下,只能選擇關閉實體店面、形成嚴重的倒店潮,導致待租店面數量上升。店家們為了生存,那些過去沒有經營社群媒體或是數位平台的店家,紛紛投入網路世界,抓緊品牌維繫的虛擬管道。

「以前生意好的時候,不會想去經營網路這塊,這次被疫情逼急了,才開始學直播。不過,什麼都不太懂,也不可能砸錢去試,所以沒什麼成效,就只是多賣個幾百元吧。」有些店家無奈的表示,嚴峻的疫情逼迫他們學習成長,但是網路基礎營運的知識不足下,仍舊受到門檻的阻攔。

書中接續描述道,「臺灣的零售業分布十分密集,且高度仰賴人力服務客戶,加上台灣人口老化、經濟成長放緩,造成消費力下降」,也因此企業很難有大幅度的成長、獲得不錯的營業額,那到底該如何企業轉型?是不是應該花一大筆資金投入?又或是重新調整人力配置?基本的策略是什麼?不同產業應該注意什麼?

▌轉型的目的

  1. 打造獲利商業模式
    書中強調,「企業應該有兩個飛輪效應帶動成長與營運:用商業模式打入並擴大市場,以獲利模式持續擁有市場。」對我來說,能在市場上發現問題、找到痛點,稱為「商業模式」,但是一個商業模式的運營,不單單只是為了解決人類生活上的問題,以永續經營的角度而言,必須考量到公司的營業成本:
    (1)直接材料:製造產品需要的各個材料,生產產品所有的總成本,包括消耗品、半成品、各個零件的成本。
    (2)直接人工:行政、財務、法律、直接參與生產過程的員工薪水,包括在直接人工成本中。
    (3)直接費用:購買原材料或消耗品時支付的任何佣金。
    簡單來說,要看出一間公司是否有賺錢的能力,也需要把稅額考慮進來,算出稅後淨利,所以說整體扣除成本、費用、業外的損益之後,觀察淨利占整個營收的比例。因此營業成本的觀察重點在於,不會單純只看這個項目,而是會與營業收入、營業費用一起搭配使用計算,算出毛利、營業利益、淨利,判斷公司賺錢能力與獲利效率。
    **案例:「共享辦公」龍頭獨角獸企業 WeWork 的失敗
  2. 兩大關鍵:人、事情
    追求本質(是否會確保把事情做好,做到哪些事情會更好、是否是市場的痛點,答案為肯定的話,會如何做出市場區隔)、直指問題的核心(痛點)
  3. 掌握數位轉型契機
    背景(經濟衝擊、營收增加是否有辦法填補缺失)、因應(現金流、品牌管理)、做法(落實顧客關係管理)
  4. 從價值再利用做起:找到阻礙提升績效的原因
    定義出系統限制、找出優化限制的方法、讓所有非限制資源,配合上述的決定、找出新的限制
  5. 減少浪費,提高價值
    「運用大數據的 AI 演算機制,把流量的配置效率提高,讓內容創作者(流量主)的流量不被浪費。」這是作者提出的概念做法,他認為解開流量的辦法就是採用「用戶思維」。也就是說,透過挖掘使用者的動機、了解洞察,創造品牌意識與價值,從而建立品牌忠誠度的願景。
    管理學大師克里斯汀生(Christensen) 致力於探索這個現象:為什麼績優企業在隔夜之間崩解衰敗?這些研究,促使他完成了破壞性創新理論;但隨著他與更多企業接觸後,他開始思考道:應該去哪裡找新商機、怎麼接觸新市場?該如何創新、持續成長,甚至是顛覆市場的現況?他提出了用途理論(Jobs to be Done Theory)
    如果有其他的相近概念來說明,那「設計思考」的過程,以人為本的出發點即為不錯的做法。
  6. 管理層戰略思考
    均衡、多元、轉機,利用既有的事物布局「第二曲線」,讓組織在產業落沒之前,能夠被其他的品牌或產品創造的安全網接住,形成一股接續的企業動能。
  7. 用科技實現商業轉型
    數位化(Digitization)、數位優化(Digital Optimization)與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可以視為企業在數位科技應用上的三個階段。(1)數位化
    企業為提升效率,將紙本資訊、資料或流程轉為數位格式的過程。
    (2)數位優化
    在既有數位化與電腦化的基礎之上,提升數位技術應用能力、採用資料與網路互連等數位工具,改善既有的商業活動(如強化顧客體驗、提高客戶滿意度)。台灣多數企業目前都在這個階段,適度投入資源可以讓組織營運更加卓越。
    (3)數位轉型
    運用數位科技驅動企業創造新的商業模式,藉此發展新產品或跨入新市場。當企業提供的產品進入成熟期或開始有衰退的跡象,就必須思考如何進行數位轉型。若企業能未雨綢繆、提前規劃進行轉型,將更有機會提升自身競爭力,成為全新商機的創造者。
  8. 創造乘法式成長
    翻轉對事物的既有認知、平台經濟、使用數位工具、產生額外的經濟效益
  9. 蒐集數據
    資料採取蒐集、商業假設判斷、分析邏輯方法、行動方案與檢核。
    (1)穩定型產業:會員、訂閱制服務,但須注意破壞式創新
    (2)中低度變動產業:消費者洞察、數據分析
    (3)未知、高變動產業:蒐集高度討論資料、訂定解決方案

▌轉型的階段:轉型指標

  1. 業務急迫感
  2. 組織心態
  3. 數位化程度
  4. 組織成熟度
  5. 人才準備度

▌結語

這本書描述台灣企業所做得數位轉型策略,對於剛起步轉型或轉型中的企業應該蠻實用的,但如果要跟上國外的趨勢,就必須更了解消費者的想法、維繫長久的顧客關係管理。

轉型是一個過程,但在開始這段路之前,必須先了解自己有哪些優勢?哪些資源?想要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我蠻認同作者提到的,「數位轉型必須回歸企業本身,以終為始,了解『商業目的』」轉型只是一個營運的轉變,但企業想要的是什麼?希望達到什麼目標?這些並非作者能夠提供或指導的,須由組織本身去釐清。

▌作者介紹

陳顯立
曾擔任於富盈數據董事長兼執行長、燦坤 3C 營運長、特力零售集團電子商務部協理、Beauty Shop 網路購物平台共同創辦人等,專精於數據解析與應用、零售業電商虛實整合等領域。2020 年擔任凱絡媒體商務長一職,為顧客在多變化的環境中找到出路。

謝銘元
創辦「法意 PHIGROUP 資產管理」、「 iFit 愛瘦身」、「moneybar 財經社群網站」、「ECFIT 雲端 CRM」等四家企業,近年來創辦的 ECFIT 雲端 CRM、moneybar 財經社群網站。

--

--

Peggie

Culture | Sustainability | Study notes | All you need now is little imagination.